汽車智能互聯配置選裝哪些
『壹』 汽車的高科技配置包括哪些內容
汽車的高科技配置有:自動泊車系統、變道輔助、主動剎車/主 動安全系統、整體主動轉向系統、夜視系統、中控液晶屏分屏顯示、 自適應巡航、全景攝像頭等。
如今,越來越多的高科技配置出現在量產車上,使開車變得輕 松便捷。圖13所示為自動泊車示意圖,帶有此系統的有多種車型, 如大眾CC、斯柯達昊銳、進口大眾Tiguan、賓士B200等。比較成 熟的有大眾CC,駕駛員只要按下自動泊車的按鈕,車頭兩側的雷達 就會自動掃描停車位,如果距離合適的話就會發出提示音,此時駕 駛員只需要掛入倒擋,雙手離開方向盤,車輛就能夠自動倒車進入 停車位中。
『貳』 設計前衛,車載互聯功能強大,四個配置該咋選吉利ICON購車指南

購買建議:對比配置表後,不難發現吉利ICON的定價策略還是頗為厚道的,相同配置水平的48V輕混車型僅比搭載1.5T動力總成的車型貴出3000元,從這套系統對動力表現以及燃油經濟性明顯的提升來看,這3000元可謂物有所值。至於最後的購買建議,若以性價比的角度衡量,300TDCTi7BSG無疑是四款車中的最優選,豐富的基礎配置,加上最強的動力系統,車價不超過12萬元,具有很強的綜合競爭力。當然,作為追求潮流、熱愛數碼產品得網路極客,i9車型不僅提供了遠程式控制制、藍牙鑰匙等炫酷的科技配置,同時還有著相當齊備的駕駛輔助系統,也不失為一個明智的選擇。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叄』 汽車智能網聯的關鍵技術有哪些
1、環境感知技術
環境感知包括車輛本身狀態感知、道路感知、行人感知、交通信號感知、交通標識感知、交通狀況感知、周圍車輛感知等。
2、無線通信技術
長距離無線通信技術用於提供即時的互聯網接入,主要用4G/5G技術,特別是5G技術,有望成為車載長距離無線通信專用技術。短距離通信技術有專用短程通信技術(DSRC、、藍牙、WiFi等,其中DSRC重要性較高且亟須發展。

3、智能互聯技術
當兩個車輛距離較遠或被障礙物遮擋,導致直接通信無法完成時,兩者之間的通信可以通過路側單元進行信息傳遞,構成一個無中心、完全自組織的車載自組織網路,車載自組織網路依靠短距離通信技術實現V2V和V2I之間的通信。
4、車載網路技術
汽車上廣泛應用的網路有CAN、LIN和MOST匯流排等,它們的特點是傳輸速率小、帶寬窄。隨著越來越多的高清視頻應用進入汽車,如ADAS、360度全景泊車系統和藍光DVD播放系統等,它們的傳輸速率和帶寬已無法滿足需要。
5、先進駕駛輔助技術
先進駕駛輔助技術通過車輛環境感知技術和自組織網路技術對道路、車輛、行人、交通標志、交通信號等進行檢測和識別,對識別信號進行分析處理,傳輸給執行機構,保障車輛安全行駛。
『肆』 聽說凱翼汽車新上市了一款智能互聯系統比較強大的SUV,究竟配置了些什麼噢。
全系標配10.1寸大屛、無鑰匙進入系統、雙向wifi、多屛互聯.安全屋APP下載等功能而且還有音控模式、具體還有其他的可到凱翼汽車4s店去人和民安大道447號去了解。
『伍』 創新寶馬2系四門轎跑車智能互聯方面有哪些配置
創新寶馬2系四門轎跑車將嶄新智能科技,融於車身細節之處,帶有分享功能的BMW數字鑰匙,支持使用智能手機對車輛進行鎖定、解鎖甚至是啟動車輛操作,並可以通過BMW雲端互聯APP,與家人和朋友分享便捷駕趣,還有智能手機交互系統,直接在車內就可以暢享部分手機功能,通過車輛的用戶界面和語音控制系統顯示和操作智能手機,未來感旅程由此開啟。
『陸』 創新純電動寶馬iX3的車內有哪些智能科技配置呢
創新純電動寶馬iX3的智能互聯座艙內配備了10.25英寸的液晶數字儀表盤和12.3英寸的高清觸控顯示屏,更有新一代人機交互系統BMW iDrive 7.0人機交互系統,它能從手勢控制、新界面控制、自然語音識別、熱敏按鍵、iDrive觸摸控制旋鈕五個維度,給用戶帶來更加直觀的視覺體驗。
『柒』 汽車智能網聯汽車在智能化層面,通常可配有哪些感測器
視覺感測器主要由光源、鏡頭、圖像感測器、模/數轉換器、圖像處理器、圖像存儲器等組成,其主要功能是獲取足夠的機器視覺系統要處理的原始圖像。

智能互聯技術:
當兩個車輛距離較遠或被障礙物遮擋,導致直接通信無法完成時,兩者之間的通信可以通過路側單元進行信息傳遞,構成一個無中心、完全自組織的車載自組織網路,車載自組織網路依靠短距離通信技術實現V2V和V2I之間的通信。
車載網路技術:
汽車上廣泛應用的網路有CAN、LIN和MOST匯流排等,它們的特點是傳輸速率小、帶寬窄。隨著越來越多的高清視頻應用進入汽車,如ADAS、360度全景泊車系統和藍光DVD播放系統等,它們的傳輸速率和帶寬已無法滿足需要。
『捌』 汽車有沒有必要加裝智能互聯功能
在沒使用智能互聯功能前感覺沒有必要,使用過智能互聯功能覺得非常有必要。
場景一:你去旅行景區車輛停在露天停車場,太陽特別曬,等你去拿車時候座椅肯定燙屁股,這時有智能互聯功能車可以提前10分鍾啟動空調讓你舒適做在自己車里。
場景二:你家在高層,車停樓下,你回家忘記拿錢包,現在下樓去拿,到了後你發現沒帶車鑰匙,帶有智能互聯功能 汽車 可以通過手機APP打開車鎖免去你回家拿鑰匙。
場景三:你忘記鎖車了,回到公司手機APP提示你遠程關門。
汽車 有沒有必要加裝智能的互聯系統這個從必要性的角度上面來看,至少從目前我覺得並不是非常的必要。為什麼這樣說呢?
汽車 加裝智能互聯系統,豐富了 汽車 的功能。但是這些功能是必須的嗎?我看未必。因為智能互聯系統呢,目前基本上主要是可以在車內實現類似於智能手機或者iPad,平板電腦這樣的一些功能。但是這些功能呢,我們的手機已經完全具備了,不太需要每一台 汽車 上面都必須加裝這樣的智能互聯系統。
那有一些高端的車型,他有專門的客服中心,智能互聯系統的,它可以實時的上報你的位置、可以遠程啟動、遠程鎖車以及的獲得客服的幫助等等。這個是他的增值服務內容,並不能成為 汽車 安裝智能互聯系統的必要條件。
汽車 其實就是代步的工具,核心呢還是在三大件上。除了一些必要的配置,比如像輪胎,座椅,空調,自動升降窗戶,安全氣囊等,其他的配置都是加分項,並沒有達到必要的高度。智能互聯系統的有最好,沒有也不影響我們駕駛。
其實目前性價比最高的方案呢還是自己的手機或者自己的平板電腦來實現智能的互聯,系統的功能以及互聯網 娛樂 的功能,我們開車呢,基本上就是看看導航聽聽音樂,你不可能邊開車的時候還一邊在上網沖浪。那些花里胡哨的功能其實都可以去除掉,把這些省下來的成本,在 汽車 核心的地方,多下功夫,用足料。
個人覺得有必要!
智能互聯 汽車 和傳統 汽車 ,最主要的區別就是智能駕駛和智能互聯。
智能駕駛的技術現在很多車企都在研發 ,大部分技術還不是很成熟。
智能互聯的話,主要就是能夠解決用戶之間便捷交互和愉悅體驗的問題,可以從 健康 、生活、 娛樂 等方面為用戶提供 健康 監控、視頻會議、音樂 娛樂 ,路況實時共享,天氣情況更新等等,可以說是做到人車交互模式,帶來一種化的智能生活方式。
其次聯網只是手段,獲取信息才是目的。 汽車 作為大的交通系統的重要組成要素,有必要了解交通路網中的狀態。
這個目的以前是由收音機來完成的。但是是只能單向收取信息,不能發送信息。現在隨著技術發展成熟,變為通過互聯網來實現很正常!
反正我是離不開的,自從習慣了EXEED星途TXL的AR實景導航,再也直視不了平面導航了,真的很好用。r
我認為應該加,現在生活中好多場景都和智能互聯分不開了, 汽車 搭載了肯定要方便很多,像EXEED星途TXL的人臉識別系統和刷臉登陸,要是沒有的話,別人打開車門就能把你的車偷走了,有了這個功能,小偷一上車就會報警到你的手機,多方便,還可以用車機控制家裡的空調什麼的,很高級啊。r
有必要的,未來是物聯網的時代也是人機交互的時代,加入一些 科技 元素有助於駕駛安全。司機不用拿起手機就可以接聽電話,也不用看屏幕就知道室外溫度。這樣的智能互聯是需要的,讓司機更加專注於駕駛。
『玖』 汽車智能網聯有哪些技術
1、環境感知技術
環境感知包括車輛本身狀態感知、道路感知、行人感知、交通信號感知、交通標識感知、交通狀況感知、周圍車輛感知等。
其中車輛本身狀態感知包括行駛速度、行駛方向、行駛狀態、車輛位置等;道路感知包括道路類型檢測、道路標線識別、道路狀況判斷、是否偏離行駛軌跡等;
2、無線通信技術
長距離無線通信技術用於提供即時的互聯網接入,主要用4G/5G技術,特別是5G技術,有望成為車載長距離無線通信專用技術。短距離通信技術有專用短程通信技術(DSRC、、藍牙、WiFi等,其中DSRC重要性較高且亟須發展。
它可以實現在特定區域內對高速運動下移動目標的識別和雙向通信,例如V2V、V2I雙向通信,實時傳輸圖像、語音和數據信息等。
3、智能互聯技術
當兩個車輛距離較遠或被障礙物遮擋,導致直接通信無法完成時,兩者之間的通信可以通過路側單元進行信息傳遞,構成一個無中心、完全自組織的車載自組織網路,車載自組織網路依靠短距離通信技術實現V2V和V2I之間的通信。
它使在一定通信范圍內的車輛可以相互交換各自的車速、位置等信息和車載感測器感知的數據,並自動連接建立起一個移動的網路,典型的應用包括行駛安全預警、交叉路口協助駕駛、交通信息發布以及基於通信的縱向車輛控制等。
4、車載網路技術
汽車上廣泛應用的網路有CAN、LIN和MOST匯流排等,它們的特點是傳輸速率小、帶寬窄。隨著越來越多的高清視頻應用進入汽車,如ADAS、360度全景泊車系統和藍光DVD播放系統等,它們的傳輸速率和帶寬已無法滿足需要。
同時乙太網還可以順應未來汽車行業的發展趨勢,即開放性兼容性原則,從面可以很容易地將現有的應用入到新的系統中。
5、先進駕駛輔助技術
先進駕駛輔助技術通過車輛環境感知技術和自組織網路技術對道路、車輛、行人、交通標志、交通信號等進行檢測和識別,對識別信號進行分析處理,傳輸給執行機構,保障車輛安全行駛。
先進駕駛輔助技術是智能網聯汽車重點發展的技術,其成熟程度和使用多少代表了智能網聯汽車的技術水平,是其他關鍵技術的具體應用體現。

高科技:
智能汽車是一種正在研製的新型高科技汽車,這種汽車不需要人去駕駛,人只舒服地坐在車上享受這高科技的成果就行了。因為這種汽車上裝有相當於汽車的「眼睛」、「大腦」和「腳」的電視攝像機、電子計算機和自動操縱系統之類的裝置,這些裝置都裝有非常復雜的電腦程序,
所以這種汽車能和人一樣會「思考」、「判斷」、「行走」,可以自動啟動、加速、剎車,可以自動繞過地面障礙物。在復雜多變的情況下,它的「大腦」能隨機應變,自動選擇最佳方案,指揮汽車正常、順利地行駛。
從廣義上講,智能聯汽車是以車輛為主體和主要節點,融合現代通信和網路技術,使車輛與外部節點實現信息共享和協同控制,以達到車輛安全、有序、高效、節能行駛的新一代多車輛系統。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百利-智能汽車
『拾』 汽車的智能配置有哪些,購車前先科普下
大家不難發現,如今只要翻開汽車方面的報紙雜志或者是登錄各大網站的汽車頻道,就會看到風雲車、年度車、十大好車、消費者心目中最喜愛的車等等抬頭,車市真的是五花八門,也讓看客眼花繚亂,不知所措。但是我想告訴各位想購車的朋友們,買車也不要只看價格和外觀,不要以為價格貴外觀漂亮就可以,有些汽車參數還是必須仔細了解。以下就是最常接觸到,也容易在解讀時產生誤差的十大汽車參數。
1發動機
目前,車市在售的車型中,發動機類型主要有L形(直列分布)、V形(氣缸分布呈一定夾角)兩種,還有B形(水平對置)以及W形(氣缸分布呈W形)等兩種不常見的。通常而言,L型發動機絕大部分採用4缸設計,V型發動機為6缸及以上。相比之下,L4油耗更小,V6動力更足。
此外,目前逐漸流行的渦輪增壓發動機在相同排量的前提下,能大幅提升發動機的功率和扭矩,大約40%左右,也就是1.8T大約能相當於2.4L。燃料燃燒的更充分。但維護保養費用貴不少,並且在城市中大部分時候渦輪增壓器是不工作的,因為一般都設定在3500轉左右才會啟動渦輪增壓。而且安了渦輪增壓的車動力輸出反應滯後,油門踩下去提速會有一個延時,因為廢氣渦輪增壓器需要發動機的廢氣驅動,當你踩下油門後渦輪增壓器並沒有馬上提高工作效率,要等個兩秒以上才會反應過來。 誠然,渦輪增壓的確能夠提升發動機的動力,不過它的缺點也有不少,其中最明顯的就是動力輸出反應滯後。
關於發動機的,還分為前置、中置和後置,以及前驅和後驅等。現在絕大部分家轎採用了前置前驅方式,好處是減輕了車重,結構比較緊湊,動力傳遞效率高,燃油經濟性好,並增強了操控穩定性和制動時的方向穩定性;但也有弊端,啟動、加速或爬坡時,牽引力下降。另外一種比較可能接觸到的則是前置後軀。這類車型的優勢在於啟動、加速或爬坡時驅動力更強,操縱性更好。
2最大功率
最大功率是關於發動機的動力參數之一。簡單地理解,功率越高,車輛的極速將越大。
很多消費者在購車之前都會對不同車型的最大功率進行比較,認為越高越好。這沒錯,但存在片面性。和最大功率相關的,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參數:發動機轉速。例如某款1.8L發動機,最高功率達到103RW,但其前提條件是發動機轉速必須達到每分鍾6300轉。顯然,6300轉在日常使用中出現的幾率極小,小到基本上可以忽略,實際意義並不大。
因此,關於功率參數,更應該關注其在常見轉速下的發揮情況,例如2000-4000轉范圍內發動機能發揮出多大的功率。
3最大扭矩
了解發動機的最大扭矩,也應該採用了解最大功率的方式。扭矩越大,大致意味著車輛的瞬間加速性將越好。而在這個參數中,發動機轉速更值得去細細研究。
和最大功率一樣,最大扭矩所需的發動機轉速越高,現實意義將越小。為了讓消費者更好地理解這一問題,很多發動機技術實力較強的汽車廠家通常都會附帶另外一項說明,例如在2000-3500轉之間,發動機能爆發出90%的扭力等等。這也是現在低轉高扭車型之所以受到歡迎的原因之一。
4變速箱
轎車的變速箱主要有自動變速箱、手動變速箱和手自一體變速箱等。其中比較普遍的自動變速箱又分為有級變速箱和無級變速箱,前者如4速、5速、6速乃至7速自動變速箱,後者如CVT。
從理論上來看,手動變速箱通過駕駛者對情況的判斷來換擋,提速或減速在變速箱中最為直接,劣勢是城市駕駛的方便性降低。自動變速箱剛好與此相反。
有級變速箱的級數越多,意味著車輛行駛的平順性和節油性越好,並且保養相對低廉,耐用性好;CVT的原理就是將級數增加到無限多,平順性和節油性顯然更好,但保養也相對較高,耐用性則降低。
至於手自一體變速箱,通常都在20萬元及以上的車型中得到應用。它的好處是兼顧了駕駛樂趣和駕駛的方便性。
5油耗
油耗是目前最受消費者關注的參數之一。汽車廠家在車型發布時也會公布油耗參數,但往往為了數據上好看,一般都採用了「理論油耗」或者「等速油耗」等字眼。因此關於這一參數需要特別分析。
每款發動機都有所謂的經濟時速,例如90km/h,在這一時速下油耗最低。但城市路況下這種情況並不多,實際意義也被大大削弱。至於理論油耗,甚至是在這種情況下,再剔除各種影響因素,例如風阻等,油耗更低。這幾乎可以將其視為發動機的潛力,或者直接忽略不計。但是這款廣本鋒范的節油效果確實在同級別的車型中確實不錯。
此外,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看油耗參數還要與車重聯系起來看。例如歐洲車的車重普遍比日系車重,那麼統一排量下油耗偏高也可以理解了。
6軸距
軸距和車長存在一定的聯系,但是分開的兩個獨立的概念。通常而言,軸距越長,意味著車輛的行駛穩定性越高,車內空間越大,舒適性越好,而車輛的轉彎半徑也越大,但並不絕對。
加長車指的就是軸距的加長,至於車頭或者車尾的加長,現實意義並不大。
7風阻
汽車的風阻系數經常被准車主們忽略,其實風阻是個非常重要的參數,它關繫到車輛行駛時的噪音、油耗、穩定性等重要問題。
空氣阻力是汽車行駛過程中遇到最大的也是最重要的外力。權威測試表明,當車輛以80km/h的速度前進時,60%的耗油是用於克服風阻消耗;當車輛以200km/h前進時,85%的油耗是用於克服風阻。一輛車的風阻系數每降低10%,至少能降低7%的油耗,而百公里加速將可能提高23%!
目前,大多數轎車的風阻系數在0.28—0.4間,流線性較好的車風阻系數可能僅有0.25左右。在節能的前提下,選車當然應該選風阻系數低的車型。
8懸掛
汽車的懸掛是傳遞作用在車輪和車架之間的力和力扭,緩沖由不平路面傳給車架或車身的沖擊,保證汽車能平順地行駛。
懸掛的種類繁多,在經濟型轎車中,非獨立懸掛被採用得比較多,而中級車、中高級車以上多數採用獨立性懸掛。非獨立懸掛結構簡單,製造成本低,強度高,保養容易,但舒適性及操縱穩定性都較差。獨立懸掛質量輕,舒適性高,能夠提高汽車的行駛穩定性,但結構復雜、成本高、維修不便。獨立懸掛可分為橫臂式、縱臂式、多連桿式、燭式以及麥弗遜式懸掛系統等。現在多數車型採用了麥弗遜式懸掛,主要是因為其道路適應能力比較強。
隨著汽車技術的發展,現在高端車型上還出現了空氣懸掛和主動懸掛等。後者通過中控電腦來調節各種參數,為車身提供最佳的保障。
9輪胎
輪胎的品牌通常都會被准車主們關注到,但關於輪胎的規格則不然。輪胎有多種表示方式,最常見的情況例如205/60R1589H,其中205代表輪胎寬度(mm),60指扁平比,R為子午線結構,15代表輪胎內徑,89表示一個輪胎最大的負荷量(並非整車負荷量),H為最大允許的時速級別。
輪胎越寬,意味著摩擦力越大,操控性能越好,舒適性也將增加,但油耗將增大。每款車在研發時就已經確定了輪胎的規格,為了安全起見,最好不要隨便改裝輪胎。至於輪胎的各種參數,則可以用來參考衡量一款車的各種性能。
此外,關於扁平比,指的是輪胎的斷面的寬度與輪圈至胎面的高度的比值。高扁平比的輪胎緩沖能力強,但對路面的感覺較差,轉彎時的側向抵抗力弱。反之,則承受的壓力大,對路面反應非常靈敏,轉彎時的側向抵抗能力強,操控性大大加強。
10壓縮比
壓縮比是發動機一個非常重要的結構參數。從動力性和經濟性上說,壓縮比應該越大越好,但受汽缸材料性能以及汽油燃燒爆震的制約,汽油發動機的壓縮比又不能太大。
在通常情況下,壓縮比在7.5-8.0時選用90#汽油;壓縮比在8.0-8.5時選用93#汽油;壓縮比在8.5-9.5時選用95#汽油;壓縮比在9.5-10時選用97#汽油。因而,並非選擇汽油標號越高越好。每款車在這方面都會明確標識應該採用哪種汽油標號,而車主也必須牢記這一規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