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存儲實現
㈠ 如何進行LAN存儲共享設置
這就是一個小型的區域網。
共享很簡單。
兩台電腦在一個工作組中。
即設置兩台電腦在同一個工作組中(我的電腦,右擊,查看屬性,可以查看和設置)
在連接屬性中,添加IBX協議。
設置共享。
右擊文件夾,共享中,設置。
另外一台電腦,訪問。 如網上鄰居,查看臨近計算機、或運行 直接輸入IP地址。
即可看到了
如果還有其他問題,如被訪問的電腦,需要開啟GUEST賬戶。另外防火牆是否允許訪問等。
應該沒有問題了
㈡ 實現oracle rac 的共享存儲有哪些方式
ASM
ROW
ROW+ASM
OCFS+ASM
基本上就是這四種,但是OCFS問題較多,新版Linux放棄對該文件系統的支持。
㈢ 如何在公有雲中實現共享存儲
照你的設備,你將移動硬碟接到其中一台pc,在這台pc上建個FTP服務,設置好目錄,用戶,許可權即可實現。簡單實用,或者可以使用系統自帶的共享功能,設置好共享,在各自的電腦上可以將這個共享映射為網路磁碟,也可以實現。看你怎麼選擇了
㈣ oracle表空間如何建在共享存儲上
oracle表空間建在共享存儲上的步驟如下:
1、在共享存儲上創建數據存儲目錄/dev/oradata。
2、在DB1、DB2上創建掛載目錄,掛載共享存儲/oradata。
3、DB1安裝按照oracle安裝方式將資料庫安裝到共享存儲上,完成之後卸載掛載的共享存儲。
4、卸載DB1共享存儲,將共享存儲上的DB1數據目錄修改下目錄名字。將共享存儲掛載到DB2上。在DB2上同步DB1的安裝配置使其完全一樣。
5、卸載到DB2掛載共享,將其掛載到DB1,這樣DB1的環境就可以恢復到初次建立數據的狀態。DB1出現問題的時候,將DB1vip掛載到DB2上,並啟用DB2的資料庫,這樣DB2的環境就是故障前的DB1。
㈤ 實現oracle rac 的共享存儲有哪些方式
1、第三方的共享文件系統
2、oracle 的 asm
㈥ 什麼是ISCSI,及Linux下怎麼樣通過ISCSI實現共享存儲
iSCSI(iSCSI
=
internet
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
)小型計算機介面。是由IEETF開發的網路存儲標准,目的是為了用IP協議將存儲設備連接在一起。通過在IP網上傳送SCSI命令和數據,ISCSI推動了數據在網際之間的傳遞,同時也促進了數據的遠距離管理。由於其出色的數據傳輸能力,ISCSI協議被認為是促進存儲區域網(SAN)市場快速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因為IP網路的廣泛應用,
ISCSI能夠在LAN、WAN甚至internet上進行數據傳送,使得數據的存儲不再受地域的現在。
ISCSI技術的核心是在TCP/IP網路上傳輸SCSI協議,是指用TCP/IP報文、和ISCSI報文封裝SCSI報文,使得SCSI命令和數據可以在普通乙太網絡上進行傳輸。
㈦ 共享存儲區通信有哪些優點使用上有哪些限制
共享存儲區通信的優點有:常用的集中式多處理機使用的通信機制兼容。
限制有:是針對其他通信機制運行效率較低而設計的。往往與其它通信機制,如信號量結合使用,來達到進程間的同步及互斥。
共享存儲是指兩個或多個處理機共用一個主存儲器的並行體系結構。每一個處理機都可以把信息存入主存儲器,或從中取出信息。處理機之間的通信通過訪問共享存儲器來實現。

系統結構
1、無高速緩沖存儲器的集中式
這種結構的處理機沒有高速緩沖存儲器,多個處理機通過交叉開關或多級互聯網路等直接訪問共享存儲器。由於任一存儲單元在系統中只有一個備份,這類系統不存在高速緩沖存儲器一致性問題,系統的可伸縮性受限於交叉開關或多級互聯網路的帶寬。
2、基於高速緩沖存儲器的集中式
在這種結構的系統中,每個處理機都有高速緩沖存儲器,多個處理機一般通過匯流排與存儲器相連。每個處理機的高速緩沖存儲器通過偵聽匯流排來維持數據一致性。
3、具有高速緩沖存儲器一致性的分布式
這種結構稱為高速緩沖存儲器一致的非均勻存儲訪問結構。這類系統的共享存儲器分布於符結點之間。結點之間通過可伸縮性好的互聯網路相連,每個處理機都能緩存共享單元,高速緩沖存儲器一致性的維護是這類系統的關鍵,決定著系統的可伸縮性。
4、唯高速緩沖存儲器的分布式
在這種結構中,每個結點的存儲器相當於一個大容量的高速緩沖存儲器,數據一致性也在這一級維護。這種系統的共享存儲器的地址是活動的。存儲單元與物理地址分離,數據可以根據訪存模式動態地在各結點的存儲器間移動和復制。
5、無高速緩沖存儲器一致性的分布式
這種結構稱為無高速緩沖存儲器一致性的非均勻存儲訪問結構。它的特點是雖然每個處理機都有高速緩沖存儲器,但硬體不負責維護高速緩沖存儲器一致性,而由編譯器或程序員來維護。
㈧ 如何在VMWare vCenter環境下實現共享存儲
vCenter的web配置,一般根據vCenter那台虛擬機里的一堆英文顯示步驟來配就好了, 都配置好了以後,通過vSphere,登到vCenter上去,而不是原來的ESX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