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存儲什麼
㈠ 固態硬碟裸盤什麼意思
就是只有固態硬碟,沒有其他配件。
固態硬碟(Solid State Disk或Solid State Drive,簡稱SSD),又稱固態驅動器,是用固態電子存儲晶元陣列製成的硬碟。因為台灣英語里把固體電容稱為Solid而得名。SSD由控制單元和存儲單元(FLASH晶元、DRAM晶元)組成。
發展:
2010年2月,鎂光發布了全球首款SATA6Gbps介面固態硬碟,突破了SATAII介面300MB/s的讀寫速度。
2010年底,瑞耐斯Renice推出全球第一款高性能mSATA固態硬碟並獲取專利權。
2013年,三星推出VNand 3D快閃記憶體。
㈡ 什麼是CF\SD裸卡
cf sd 是兩種存儲卡 另外還有MMC XD TF SONY記憶棒 這都是大多數碼產品使用的常見的ROM卡
裸卡是指這卡只是一個卡 在筆記本的的讀卡器都會先將卡放到一個槽自裡面然後在插進讀卡器,在多合一讀卡器中會有多種介面糟的結構也有類似筆記本上的讀卡器結構
㈢ 對象存儲、塊存儲、文件存儲分別是什麼有什麼區別
你可以把塊理解成整個硬碟,文件理解成硬碟中的文件,對象理解成很多台伺服器中的很多塊硬碟。
㈣ 裸晶元的存儲溫度是什麼
裸晶元的存儲溫度是儲存不受損的最佳溫度。
電子產品晶元使用的都是半導體材料,半導體材料在50°時會出現轉移曲線明顯。
晶元的硅核溫度,就是晶元內部核心的 溫度,從英文縮寫就可以看出,這是個死亡溫度,設計者是絕對不能跨越的。
㈤ 高端存儲和低端存儲怎麼樣劃分
一般存儲分為直連存儲(DAS的)、IP SAN、光纖存儲,前2個都屬於低端存儲,到了光纖存儲才能叫中高端存儲。在高端存儲裡面又根據對各種介面的支持、磁碟擴展的能力、產品的性能、以及各種高級數據保護的功能來劃分存儲的檔次。一般上了純光纖級別這個檔次的磁碟陣列擴展能力都在200塊硬碟以上。
伺服器的檔次劃分大體就分PC伺服器、小型機、中型機、大型機了。一般指的伺服器是指的X86架構下的PC伺服器,PC伺服器又分為單路、雙路、多路以及純64位的安騰伺服器(安騰伺服器不屬於PC伺服器范疇)。
性能上單路就是個工作組級別的伺服器,雙路伺服器差不多是個部門級的,一個不大的網站一台雙路的就差不多可以跑起來,多路的一半作為資料庫伺服器應用(有四路和8路以及16路的產品),安騰的伺服器性能基本上跟小型機是一個檔次的。中型機和大型機的應用只有超大規模的單位才可以用得到,估計到大型機,全國也沒有多少台。老外在這些方面是很黑的,一套大型機操作系統都可以賣我們3000多萬美金甚至上億。
磁碟陣列的高端或低端不能單靠容量的多少作為判定條件。
高端存儲特徵,內部帶寬至少在1600MB以上,提供緩存保護的技術、可同時支持多個光纖/IP/SAS介面,硬碟類型也可以同時支持SSD/FC/SAS/SATA等等,可擴展200以上硬碟,提供存儲和存儲之間的鏡像、數據快照、隔離、雙向復制等等技術。存儲到了高端之後,實際上不是拼的硬體指標,而是看的軟體功能。EMC的存儲為什麼是世界第一的,就是這個原因,他們拼的是技術。
㈥ 資料庫為什麼部署在裸存儲上
因為這樣速度快,因為是直接從底層操作,避免了很多性能消耗,而且裸設備管理起來更加靈活。不過一般只有生產環境資料庫會這么用,平時做開發大家還是用數據文件多一些,因為簡單。
㈦ 什麼是裸設備,他的好處是什麼,mysql支持裸設備嗎
好學的娃啊,正好有緣看到雖然你不給分,不過咱還是回答了。
裸設備:是一種沒有經過格式化,不被Unix/Linux通過文件系統來讀取的特殊類型的塊設備文件,允許以直接訪問硬碟的方式訪問一個存儲設備,而不經過操作系統的高速緩存和緩沖器。裸設備可以綁定一個分區,也可以綁定一個磁碟。
簡單的來說,
比如windows平台你的任何分區要被使用那麼必須被格式化成NTFS或FAT32(16)
LINUX平台格式化成EXT2(3,4)等
這種被格式化的就不叫裸設備,而沒有格式化確能被使用的就叫裸設備,從效率上來講裸設備比文件系統效率要高,但是現在的文件系統都很先進,在大多數應用這點差距相對於文件系統的好處已經微乎極微了。
MySql INNODB引擎是支持裸設備的,注意是INNODB引擎的表空間支持裸設備
㈧ 磁碟陣列最大裸容量什麼意思
沒做raid之前的容量~做完raid之後可用容量小於這個~
㈨ 存儲設備中相對於裸容量,可用容量需要考慮哪些損耗
考慮三點:1.固有的損耗,這個是兩方面,一個是我們計算是按1024算,廠商按1000算。另一個是硬碟自帶一些功能比如負載均衡等。固有損耗在0.9—0.93左右。所以一塊盤100G裸容量下來在900G左右。
2.熱備盤:這個根據用戶或者自己推薦的熱備策略決定。一般有12塊盤中拿出一塊盤做熱備。
3.RAID策略。根據RAID類型損耗的盤。
eg:裸容量:12 * 500G 熱備策略:12塊拿一塊做熱備盤;RAID策略:RAID5,損耗1塊
可用容量:(12-1-1) * (500 * 0.9)= 4500G
㈩ 數據存儲形式有哪幾種
【塊存儲】
典型設備:磁碟陣列,硬碟
塊存儲主要是將裸磁碟空間整個映射給主機使用的,就是說例如磁碟陣列裡面有5塊硬碟(為方便說明,假設每個硬碟1G),然後可以通過劃邏輯盤、做Raid、或者LVM(邏輯卷)等種種方式邏輯劃分出N個邏輯的硬碟。(假設劃分完的邏輯盤也是5個,每個也是1G,但是這5個1G的邏輯盤已經於原來的5個物理硬碟意義完全不同了。例如第一個邏輯硬碟A裡面,可能第一個200M是來自物理硬碟1,第二個200M是來自物理硬碟2,所以邏輯硬碟A是由多個物理硬碟邏輯虛構出來的硬碟。)
接著塊存儲會採用映射的方式將這幾個邏輯盤映射給主機,主機上面的操作系統會識別到有5塊硬碟,但是操作系統是區分不出到底是邏輯還是物理的,它一概就認為只是5塊裸的物理硬碟而已,跟直接拿一塊物理硬碟掛載到操作系統沒有區別的,至少操作系統感知上沒有區別。
此種方式下,操作系統還需要對掛載的裸硬碟進行分區、格式化後,才能使用,與平常主機內置硬碟的方式完全無異。
優點:
1、 這種方式的好處當然是因為通過了Raid與LVM等手段,對數據提供了保護。
2、 另外也可以將多塊廉價的硬碟組合起來,成為一個大容量的邏輯盤對外提供服務,提高了容量。
3、 寫入數據的時候,由於是多塊磁碟組合出來的邏輯盤,所以幾塊磁碟可以並行寫入的,提升了讀寫效率。
4、 很多時候塊存儲採用SAN架構組網,傳輸速率以及封裝協議的原因,使得傳輸速度與讀寫速率得到提升。
缺點:
1、採用SAN架構組網時,需要額外為主機購買光纖通道卡,還要買光纖交換機,造價成本高。
2、主機之間的數據無法共享,在伺服器不做集群的情況下,塊存儲裸盤映射給主機,再格式化使用後,對於主機來說相當於本地盤,那麼主機A的本地盤根本不能給主機B去使用,無法共享數據。
3、不利於不同操作系統主機間的數據共享:另外一個原因是因為操作系統使用不同的文件系統,格式化完之後,不同文件系統間的數據是共享不了的。例如一台裝了WIN7/XP,文件系統是FAT32/NTFS,而Linux是EXT4,EXT4是無法識別NTFS的文件系統的。就像一隻NTFS格式的U盤,插進Linux的筆記本,根本無法識別出來。所以不利於文件共享。
【文件存儲】
典型設備:FTP、NFS伺服器
為了克服上述文件無法共享的問題,所以有了文件存儲。
文件存儲也有軟硬一體化的設備,但是其實普通拿一台伺服器/筆記本,只要裝上合適的操作系統與軟體,就可以架設FTP與NFS服務了,架上該類服務之後的伺服器,就是文件存儲的一種了。
主機A可以直接對文件存儲進行文件的上傳下載,與塊存儲不同,主機A是不需要再對文件存儲進行格式化的,因為文件管理功能已經由文件存儲自己搞定了。
優點:
1、造價交低:隨便一台機器就可以了,另外普通乙太網就可以,根本不需要專用的SAN網路,所以造價低。
2、方便文件共享:例如主機A(WIN7,NTFS文件系統),主機B(Linux,EXT4文件系統),想互拷一部電影,本來不行。加了個主機C(NFS伺服器),然後可以先A拷到C,再C拷到B就OK了。(例子比較膚淺,請見諒……)
缺點:
讀寫速率低,傳輸速率慢:乙太網,上傳下載速度較慢,另外所有讀寫都要1台伺服器裡面的硬碟來承擔,相比起磁碟陣列動不動就幾十上百塊硬碟同時讀寫,速率慢了許多。
【對象存儲】
典型設備:內置大容量硬碟的分布式伺服器
對象存儲最常用的方案,就是多台伺服器內置大容量硬碟,再裝上對象存儲軟體,然後再額外搞幾台服務作為管理節點,安裝上對象存儲管理軟體。管理節點可以管理其他伺服器對外提供讀寫訪問功能。
之所以出現了對象存儲這種東西,是為了克服塊存儲與文件存儲各自的缺點,發揚它倆各自的優點。簡單來說塊存儲讀寫快,不利於共享,文件存儲讀寫慢,利於共享。能否弄一個讀寫快,利 於共享的出來呢。於是就有了對象存儲。
首先,一個文件包含了了屬性(術語叫metadata,元數據,例如該文件的大小、修改時間、存儲路徑等)以及內容(以下簡稱數據)。
以往像FAT32這種文件系統,是直接將一份文件的數據與metadata一起存儲的,存儲過程先將文件按照文件系統的最小塊大小來打散(如4M的文件,假設文件系統要求一個塊4K,那麼就將文件打散成為1000個小塊),再寫進硬碟裡面,過程中沒有區分數據/metadata的。而每個塊最後會告知你下一個要讀取的塊的地址,然後一直這樣順序地按圖索驥,最後完成整份文件的所有塊的讀取。
這種情況下讀寫速率很慢,因為就算你有100個機械手臂在讀寫,但是由於你只有讀取到第一個塊,才能知道下一個塊在哪裡,其實相當於只能有1個機械手臂在實際工作。
而對象存儲則將元數據獨立了出來,控制節點叫元數據伺服器(伺服器+對象存儲管理軟體),裡面主要負責存儲對象的屬性(主要是對象的數據被打散存放到了那幾台分布式伺服器中的信息),而其他負責存儲數據的分布式伺服器叫做OSD,主要負責存儲文件的數據部分。當用戶訪問對象,會先訪問元數據伺服器,元數據伺服器只負責反饋對象存儲在哪些OSD,假設反饋文件A存儲在B、C、D三台OSD,那麼用戶就會再次直接訪問3台OSD伺服器去讀取數據。
這時候由於是3台OSD同時對外傳輸數據,所以傳輸的速度就加快了。當OSD伺服器數量越多,這種讀寫速度的提升就越大,通過此種方式,實現了讀寫快的目的。
另一方面,對象存儲軟體是有專門的文件系統的,所以OSD對外又相當於文件伺服器,那麼就不存在文件共享方面的困難了,也解決了文件共享方面的問題。
所以對象存儲的出現,很好地結合了塊存儲與文件存儲的優點。
最後為什麼對象存儲兼具塊存儲與文件存儲的好處,還要使用塊存儲或文件存儲呢?
1、有一類應用是需要存儲直接裸盤映射的,例如資料庫。因為資料庫需要存儲裸盤映射給自己後,再根據自己的資料庫文件系統來對裸盤進行格式化的,所以是不能夠採用其他已經被格式化為某種文件系統的存儲的。此類應用更適合使用塊存儲。
2、對象存儲的成本比起普通的文件存儲還是較高,需要購買專門的對象存儲軟體以及大容量硬碟。如果對數據量要求不是海量,只是為了做文件共享的時候,直接用文件存儲的形式好了,性價比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