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存儲配置 » 存儲設備類型

存儲設備類型

發布時間: 2023-01-08 00:33:25

⑴ 基礎-列舉你所了解的計算機存儲設備類型

存儲器是用來存儲程序和各種數據的記憶部件。

根據存儲器在計算機系統中所起的作用,可分為主存儲器、輔助存儲器、高速緩沖存儲器、控制存儲器。

主存儲器(內存, main memory):RAM和ROM,內存條。

輔助存儲器(外存, external memory):軟盤和硬碟,光碟,U盤。

高速緩沖存儲器(cache): 集成在CPU內部。

控制存儲器(CM): 只讀,在CPU內。

區別:

內存只能暫存數據,外存可以永久性保存數據;

外存不受CPU控制,但外存必須藉助內存才能與CPU交換數據;

內存訪問速度快,外存訪問速度慢。

官方答案:

現代計算機以存儲器為中心,主要由 CPU、I / O 設備以及主存儲器三大部分組成。各個部分之間通過匯流排進行連接通信,具體如下圖所示:

上圖是一種多匯流排結構的示意圖,CPU、主存以及 I / O 設備之間的所有數據都是通過匯流排進行並行傳輸,使用局部匯流排是為了提高 CPU 的吞吐量(CPU 不需要直接跟 I / O 設備通信),而使用高速匯流排(更貼近 CPU)和 DMA 匯流排則是為了提升高速 I / O 設備(外設存儲器、區域網以及多媒體等)的執行效率。

主存包括隨機存儲器 RAM 和只讀存儲器 ROM,其中 ROM 又可以分為 MROM(一次性)、PROM、EPROM、EEPROM 。ROM 中存儲的程序(例如啟動程序、固化程序)和數據(例如常量數據)在斷電後不會丟失。RAM  主要分為靜態 RAM(SRAM) 和動態 RAM(DRAM) 兩種類型(DRAM 種類很多,包括 SDRAM、RDRAM、CDRAM 等),斷電後數據會丟失,主要用於存儲臨時程序或者臨時變數數據。 DRAM  一般訪問速度相對較慢。由於現代 CPU 讀取速度要求相對較高,因此在 CPU 內核中都會設計 L1、L2 以及 L3 級別的多級高速緩存,這些緩存基本是由 SRAM 構成,一般訪問速度較快。

鏈接:https://juejin.cn/post/6987549240436195364

⑵ 存儲設備主要有哪幾種

硬碟:

硬碟是用來存儲數據的倉庫。看到「硬碟」這個名字,有的同學可能會問,硬碟外面看起明明是個盒子為什麼叫個「盤」呢?這是因為傳統的機械硬碟(HDD)盒子般的外表下藏著一張(或者幾張)盤子的「心」。我們存在電腦上的數據都在這些盤子里,這些盤子的學名叫「磁碟」。磁碟上方有一個名叫「磁頭」的部件,當電腦從磁碟上存讀數據的時候,「磁頭」就會與「磁碟」摩擦摩擦,魔鬼般的步伐…當然不是真的「摩擦」,它們之間是通過「心靈(電磁)感應」實現交流的。傳統的機械硬碟容量已經從G時代步入了T時代,它的量價比(存儲容量/價格)是最大的(嗯,給日本大姐姐們安家很合適)。

固態硬碟(SSD)是近幾年漸漸被普及的新產品,相比HDD來說,固態硬碟的這個「盤」字就有點名不副實了。SSD用快閃記憶體替代了HDD的「磁碟」來作為存儲介質,直接通過電流來寫入、讀取數據,摒棄了HDD中的機械操作過程,並且SSD的讀和寫可以將一個完整數據拆成多份,在主控的控制下並行操作,這樣就大大提高了讀寫的吞吐量。一般來說固態硬碟的隨機存取速度(讀取大量小文件)比HDD快幾十倍甚至上百倍,持續存取速度(一次讀取一個大文件)也比HDD快一倍以上。不過相對HDD來說,SSD還是硬碟界的高富帥,相同容量的SSD的售價可以買十幾塊同容量的HDD。

U盤、SD卡、MiniSD卡和各種卡:

這幾類產品都是用快閃記憶體作為存儲介質的常用存儲設備,不過相比SSD而言,存儲容量較小(人家身材好嘛),也沒有復雜的主控電路實現數據的並行寫入,所以存取速度上比SSD慢不少。 U盤的英文名是「USB flash disk」,名字中有個「USB」,顧名思義,這種「盤」經常與電腦上的USB介面插來插去,一般用來做數據中轉站。

⑶ 存儲器的分類及其各自的特點

存儲器(Memory)是現代信息技術中用於保存信息的記憶設備。其概念很廣,有很多層次,在數字系統中,只要能保存二進制數據的都可以是存儲器;在集成電路中,一個沒有實物形式的具有存儲功能的電路也叫存儲器,如RAM、FIFO等;在系統中,具有實物形式的存儲設備也叫存儲器,如內存條、TF卡等。計算機中全部信息,包括輸入的原始數據、計算機程序、中間運行結果和最終運行結果都保存在存儲器中。它根據控制器指定的位置存入和取出信息。有了存儲器,計算機才有記憶功能,才能保證正常工作。計算機中的存儲器按用途存儲器可分為主存儲器(內存)和輔助存儲器(外存),也有分為外部存儲器和內部存儲器的分類方法。外存通常是磁性介質或光碟等,能長期保存信息。內存指主板上的存儲部件,用來存放當前正在執行的數據和程序,但僅用於暫時存放程序和數據,關閉電源或斷電,數據會丟失。
存儲器的分類特點及其應用
在嵌入式系統中最常用的存儲器類型分為三類:
1.隨機存取的RAM;
2.只讀的ROM;
3.介於兩者之間的混合存儲器
1.隨機存儲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
RAM能夠隨時在任一地址讀出或寫入內容。 RAM的優點是讀/寫方便、使用靈活;
RAM的缺點是不能長期保存信息,一旦停電,所存信息就會丟失。 RAM用於二進制信息的臨時存儲或緩沖存儲
2.只讀存儲器(Read-Only Memory,ROM)
ROM中存儲的數據可以被任意讀取,斷電後,ROM中的數據仍保持不變,但不可以寫入數據。
ROM在嵌入式系統中非常有用,常常用來存放系統軟體(如ROM BIOS)、應用程序等不隨時間改變的代碼或數據。
ROM存儲器按發展順序可分為:掩膜ROM、可編程ROM(PROM)和可擦寫可編程ROM(EPROM)。
3. 混合存儲器
混合存儲器既可以隨意讀寫,又可以在斷電後保持設備中的數據不變。混合存儲設備可分為三種:
EEPROM NVRAM FLASH
(1)EEPROM
EEPROM是電可擦寫可編程存儲設備,與EPROM不同的是EEPROM是用電來實現數據的清除,而不是通過紫外線照射實現的。
EEPROM允許用戶以位元組為單位多次用電擦除和改寫內容,而且可以直接在機內進行,不需要專用設備,方便靈活,常用作對數據、參數等經常修改又有掉電保護要求的數據存儲器。
(2) NVRAM
NVRAM通常就是帶有後備電池的SRAM。當電源接通的時候,NVRAM就像任何其他SRAM一樣,但是當電源切斷的時候,NVRAM從電池中獲取足夠的電力以保持其中現存的內容。
NVRAM在嵌入式系統中使用十分普遍,它最大的缺點是價格昂貴,因此,它的應用被限制於存儲僅僅幾百位元組的系統關鍵信息。
(3)Flash
Flash(閃速存儲器,簡稱快閃記憶體)是不需要Vpp電壓信號的EEPROM,一個扇區的位元組可以在瞬間(與單時鍾周期比較是一個非常短的時間)擦除。
Flash比EEPROM優越的方面是,可以同時擦除許多位元組,節省了每次寫數據前擦除的時間,但一旦一個扇區被擦除,必須逐個位元組地寫進去,其寫入時間很長。
存儲器工作原理
這里只介紹動態存儲器(DRAM)的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
動態存儲器每片只有一條輸入數據線,而地址引腳只有8條。為了形成64K地址,必須在系統地址匯流排和晶元地址引線之間專門設計一個地址形成電路。使系統地址匯流排信號能分時地加到8個地址的引腳上,藉助晶元內部的行鎖存器、列鎖存器和解碼電路選定晶元內的存儲單元,鎖存信號也靠著外部地址電路產生。
當要從DRAM晶元中讀出數據時,CPU首先將行地址加在A0-A7上,而後送出RAS鎖存信號,該信號的下降沿將地址鎖存在晶元內部。接著將列地址加到晶元的A0-A7上,再送CAS鎖存信號,也是在信號的下降沿將列地址鎖存在晶元內部。然後保持WE=1,則在CAS有效期間數據輸出並保持。
當需要把數據寫入晶元時,行列地址先後將RAS和CAS鎖存在晶元內部,然後,WE有效,加上要寫入的數據,則將該數據寫入選中的存貯單元。

存儲器晶元
由於電容不可能長期保持電荷不變,必須定時對動態存儲電路的各存儲單元執行重讀操作,以保持電荷穩定,這個過程稱為動態存儲器刷新。PC/XT機中DRAM的刷新是利用DMA實現的。首先應用可編程定時器8253的計數器1,每隔1⒌12μs產生一次DMA請求,該請求加在DMA控制器的0通道上。當DMA控制器0通道的請求得到響應時,DMA控制器送出到刷新地址信號,對動態存儲器執行讀操作,每讀一次刷新一行。

⑷ 存儲器的類型

根據存儲材料的性能及使用方法的不同,存儲器有幾種不同的分類方法。1、按存儲介質分類:半導體存儲器:用半導體器件組成的存儲器。磁表面存儲器:用磁性材料做成的存儲器。
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存儲器的相關知識。
存儲器大體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掉電後存儲信息就會丟失,另一類是掉電後存儲信息依然保留,前者專業術語稱之為「易失性存儲器」,後者稱之為「非易失性存儲器」。

1 RAM

易失性存儲器的代表就是RAM(隨機存儲器),RAM又分SRAM(靜態隨機存儲器)和DRAM(動態隨機存儲器)。

SRAM
SRAM保存數據是靠晶體管鎖存的,SRAM的工藝復雜,生產成本高,但SRAM速度較快,所以一般被用作Cashe,作為CPU和內存之間通信的橋梁,例如處理器中的一級緩存L1 Cashe, 二級緩存L2 Cashe,由於工藝特點,SRAM的集成度不是很高,所以一般都做不大,所以緩存一般也都比較小。

DRAM
DRAM(動態隨機存儲器)保存數據靠電容充電來維持,DRAM的應用比SRAM更普遍,電腦裡面用的內存條就是DRAM,隨著技術的發展DRAM又發展為SDRAM(同步動態隨機存儲器)DDR SDRAM(雙倍速率同步動態隨機存儲器),SDRAM只在時鍾的上升沿表示一個數據,而DDR SDRAM能在上升沿和下降沿都表示一個數據。
DDR又發展為DDR2,DDR3,DDR4,在此基礎上為了適應移動設備低功耗的要求,又發展出LPDDR(Low Power Double Data Rate SDRAM),對應DDR技術的發展分別又有了LPDDR2, LPDDR3, LPDDR4。

目前手機中運行內存應用最多的就是 LPDDR3和LPDDR4,主流配置為3G或4G容量,如果達到6G或以上,就屬於高端產品。

2 ROM

ROM(Read Only Memory)在以前就指的是只讀存儲器,這種存儲器只能讀取它裡面的數據無法向裡面寫數據。所以這種存儲器就是廠家造好了寫入數據,後面不能再次修改,常見的應用就是電腦里的BIOS。
後來,隨著技術的發展,ROM也可以寫數據,但是名字保留了下來。
ROM中比較常見的是EPROM和EEPROM。

EPROM
EPROM(Easerable Programable ROM)是一種具有可擦除功能,擦除後即可進行再編程的ROM內存,寫入前必須先把裡面的內容用紫外線照射IC上的透明視窗的方式來清除掉。這一類晶元比較容易識別,其封裝中包含有「石英玻璃窗」,一個編程後的EPROM晶元的「玻璃窗」一般使用黑色不幹膠紙蓋住, 以防止遭到紫外線照射。

EPROM (Easerable Programable ROM)

EPROM存儲器就可以多次擦除然後多次寫入了。但是要在特定環境紫外線下擦除,所以這種存儲器也不方便寫入。

EEPROM
EEPROM(Eelectrically Easerable Programable ROM),電可擦除ROM,現在使用的比較多,因為只要有電就可擦除數據,再重新寫入數據,在使用的時候可頻繁地反復編程。

FLASH
FLASH ROM也是一種可以反復寫入和讀取的存儲器,也叫快閃記憶體,FLASH是EEPROM的變種,與EEPROM不同的是,EEPROM能在位元組水平上進行刪除和重寫而不是整個晶元擦寫,而FLASH的大部分晶元需要塊擦除。和EEPROM相比,FLASH的存儲容量更大。
FLASH目前應用非常廣泛,U盤、CF卡、SM卡、SD/MMC卡、記憶棒、XD卡、MS卡、TF卡等等都屬於FLASH,SSD固態硬碟也屬於FLASH。

NOR FLAHS & NAND FLASH
Flash又分為Nor Flash和Nand Flash。
Intel於1988年首先開發出Nor Flash 技術,徹底改變了原先由EPROM和EEPROM一統天下的局面;隨後,1989年,東芝公司發表了Nand Flash 結構,強調降低每比特的成本,有更高的性能,並且像磁碟一樣可以通過介面輕松升級。
Nor Flash與Nand Flash不同,Nor Flash更像內存,有獨立的地址線和數據線,但價格比較貴,容量比較小;而Nand Flash更像硬碟,地址線和數據線是共用的I/O線,類似硬碟的所有信息都通過一條硬碟線傳送一樣,而且Nand Flash與Nor Flash相比,成本要低一些,而容量大得多。

如果快閃記憶體只是用來存儲少量的代碼,這時Nor Flash更適合一些。而Nand Flash則是大量數據存儲的理想解決方案。
因此,Nor Flash型快閃記憶體比較適合頻繁隨機讀寫的場合,通常用於存儲程序代碼並直接在快閃記憶體內運行,Nand Flash型快閃記憶體主要用來存儲資料,我們常用的快閃記憶體產品,如U盤、存儲卡都是用Nand Flash型快閃記憶體。
在Nor Flash上運行代碼不需要任何的軟體支持,在Nand Flash上進行同樣操作時,通常需要驅動程序。

目前手機中的機身內存容量都比較大,主流配置已經有32G~128G存儲空間,用的通常就是Nand Flash,另外手機的外置擴展存儲卡也是Nand Flash。

⑸ 存儲器可分為哪三類

存儲器不僅可以分為三類。因為按照不同的劃分方法,存儲器可分為不同種類。常見的分類方法如下。

一、按存儲介質劃分

1. 半導體存儲器:用半導體器件組成的存儲器。

2. 磁表面存儲器:用磁性材料做成的存儲器。

二、按存儲方式劃分

1. 隨機存儲器:任何存儲單元的內容都能被隨機存取,且存取時間和存儲單元的物理位置無關。

2. 順序存儲器:只能按某種順序來存取,存取時間和存儲單元的物理位置有關。

三、按讀寫功能劃分

1. 只讀存儲器(ROM):存儲的內容是固定不變的,只能讀出而不能寫入的半導體存儲器。

2. 隨機讀寫存儲器(RAM):既能讀出又能寫入的存儲器。

二、選用各種存儲器,一般遵循的選擇如下:

1、內部存儲器與外部存儲器

一般而言,內部存儲器的性價比最高但靈活性最低,因此用戶必須確定對存儲的需求將來是否會增長,以及是否有某種途徑可以升級到代碼空間更大的微控制器。基於成本考慮,用戶通常選擇能滿足應用要求的存儲器容量最小的微控制器。

2、引導存儲器

在較大的微控制器系統或基於處理器的系統中,用戶可以利用引導代碼進行初始化。應用本身通常決定了是否需要引導代碼,以及是否需要專門的引導存儲器。

3、配置存儲器

對於現場可編程門陣列(FPGA)或片上系統(SoC),可以使用存儲器來存儲配置信息。這種存儲器必須是非易失性EPROM、EEPROM或快閃記憶體。大多數情況下,FPGA採用SPI介面,但一些較老的器件仍採用FPGA串列介面。

4、程序存儲器

所有帶處理器的系統都採用程序存儲器,但是用戶必須決定這個存儲器是位於處理器內部還是外部。在做出了這個決策之後,用戶才能進一步確定存儲器的容量和類型。

5、數據存儲器

與程序存儲器類似,數據存儲器可以位於微控制器內部,或者是外部器件,但這兩種情況存在一些差別。有時微控制器內部包含SRAM(易失性)和EEPROM(非易失)兩種數據存儲器,但有時不包含內部EEPROM,在這種情況下,當需要存儲大量數據時,用戶可以選擇外部的串列EEPROM或串列快閃記憶體器件。

6、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儲器

存儲器可分成易失性存儲器或者非易失性存儲器,前者在斷電後將丟失數據,而後者在斷電後仍可保持數據。用戶有時將易失性存儲器與後備電池一起使用,使其表現猶如非易失性器件,但這可能比簡單地使用非易失性存儲器更加昂貴。

7、串列存儲器和並行存儲器

對於較大的應用系統,微控制器通常沒有足夠大的內部存儲器。這時必須使用外部存儲器,因為外部定址匯流排通常是並行的,外部的程序存儲器和數據存儲器也將是並行的。

8、EEPROM與快閃記憶體

存儲器技術的成熟使得RAM和ROM之間的界限變得很模糊,如今有一些類型的存儲器(比如EEPROM和快閃記憶體)組合了兩者的特性。這些器件像RAM一樣進行讀寫,並像ROM一樣在斷電時保持數據,它們都可電擦除且可編程,但各自有它們優缺點。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存儲器

⑹ 計算機存儲器的分類

計算機存儲器可以根據存儲能力與電源的關系可以分為以下兩類:

一、易失性存儲器(Volatile memory)是指當電源供應中斷後,存儲器所存儲的數據便會消失的存儲器。主要有以下的類型:

1、動態隨機訪問存儲器,英文縮寫寫作DRAM,一般每個單元由一個晶體管和一個電容組成(後者在集成電路上可以用兩個晶體管模擬)。

特點是單元佔用資源和空間小,速度比SRAM慢,需要刷新。一般計算機內存即由DRAM組成。在PC上,DRAM以內存條的方式出現,DRAM顆粒多為4位或8位位寬,而載有多個顆粒的單根內存條的位寬為64位。

2、靜態隨機存取存儲器,英文縮寫寫作SRAM,一般每個單元由6個晶體管組成,但近來也出現由8個晶體管構成的SRAM單元。特點是速度快,但單元佔用資源比DRAM多。一般CPU和GPU的緩存即由SRAM構成。

二、非易失性存儲器(Non-volatile memory)是指即使電源供應中斷,存儲器所存儲的數據並不會消失,重新供電後,就能夠讀取存儲器中的數據。 主要種類如下:

1、只讀存儲器:可編程只讀存儲器、可擦除可規劃式只讀存儲器、電子抹除式可復寫只讀存儲器

2、快閃記憶體

3、磁碟:硬碟、軟盤、磁帶

(6)存儲設備類型擴展閱讀:

存儲器以二進制計算容量,基本單位是Byte:

1KiB=1,024B=210B

81MiB=1,024KiB=220B=1,048,576B

1GiB=1,024MiB=230B=1,073,741,824B

根據電氣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 1541)和歐洲聯盟(HD 60027-2:2003-03)的標准,二進制乘數詞頭的縮寫為「Ki」、「Mi」、「Gi」,以避免與SI Unit國際單位制混淆。

但二進制乘數詞頭沒有廣泛被製造業和個人採用,標示為4GB的內存實際上已經是4GiB,但標示為4.7GB的DVD實際上是4.37GiB。

對於32位的操作系統,最多可使用232個地址,即是4GiB。物理地址擴展可以讓處理器在32位操作系統訪問超過4GiB存儲器,發展64位處理器則是根本的解決方法,但操作系統、驅動程序和應用程序都會有兼容性問題。

⑺ 儲存器可分為哪三類

儲存器可分為隨機存儲器、只讀存儲器和外存儲器三類。

一、隨機存儲器:隨機存取存儲器(random access memory)又稱作「隨機存儲器」,是與CPU直接交換數據的內部存儲器,也叫主存(內存)。它可以隨時讀寫,而且速度很快,通常作為操作系統或其他正在運行中的程序的臨時數據存儲媒介。

二、只讀存儲器:其英文簡稱是ROM,它所存儲的數據通常都是裝入主機之前就寫好的,在工作的時候只能讀取而不能像隨機存儲器那樣隨便寫入,但是只讀存儲器有的所存儲的數據十分穩定。而且只讀存儲器的結構十分簡單,讀出很簡便,因此一般用於存儲各種的程序與數據的地方。

三、外存儲器:外存儲器包括軟盤存儲器、硬碟存儲器、移動存儲器、快閃記憶體檔(優盤)、移動硬碟、固態硬碟(SSD)、光碟存儲器等。外儲存器是指除計算機內存及CPU緩存以外的儲存器,此類儲存器一般斷電後仍然能保存數據。

(7)存儲設備類型擴展閱讀

儲存器主要採用半導體器件和磁性材料。存儲器中最小的存儲單位就是一個雙穩態半導體電路或一個CMOS晶體管或磁性材料的存儲元,它可存儲一個二進制代碼。由若干個存儲元組成一個存儲單元,然後再由許多存儲單元組成一個存儲器。

一個存儲器包含許多存儲單元,每個存儲單元可存放一個位元組。每個存儲單元的位置都有一個編號,即地址,一般用十六進製表示。一個存儲器中所有存儲單元可存放數據的總和稱為它的存儲容量。

⑻ 計算機存儲設備的分類、功能及特點

分類:用來存儲信息的設備稱為計算機的存儲設備,如內存、硬碟、軟盤和光碟。內存是直接與CPU相聯系的存儲設備,運算速度快,價格高。

功能:硬碟是微機主要的存儲設備,它的特點是存儲容量大,讀寫速度快可靠性高,使用方便。

特點:成本低、重量輕、價格便宜、碟片易於保存和攜帶,但讀寫速度慢。光碟的主要特點是存儲容量大,可靠性高。

有了存儲器,計算機才有記憶功能,才能保證正常工作。計算機中的存儲器按用途存儲器可分為主存儲器(內存)和輔助存儲器(外存),也有分為外部存儲器和內部存儲器的分類方法。外存通常是磁性介質或光碟等,能長期保存信息。

主板上的存儲部件,用來存放當前正在執行的數據和程序,但僅用於暫時存放程序和數據,關閉電源或斷電,數據會丟失。

(8)存儲設備類型擴展閱讀:

在計算機中採用只有兩個數碼「0」和「1」的二進制來表示數據。記憶元件的兩種穩定狀態分別表示為「0」和「1」。日常使用的十進制數必須轉換成等值的二進制數才能存入存儲器中。計算機中處理的各種字元,例如英文字母、運算符號等,也要轉換成二進制代碼才能存儲和操作。

由於電容不可能長期保持電荷不變,必須定時對動態存儲電路的各存儲單元執行重讀操作,以保持電荷穩定,這個過程稱為動態存儲器刷新。PC/XT機中DRAM的刷新是利用DMA實現的。

應用可編程定時器8253的計數器1,每隔1⒌12μs產生一次DMA請求,該請求加在DMA控制器的0通道上。當DMA控制器0通道的請求得到響應時,DMA控制器送出到刷新地址信號,對動態存儲器執行讀操作,每讀一次刷新一行。

⑼ 自動存取設備主要有哪些類型

一、硬碟。

二、軟盤。

三、移動硬碟。

四、光碟。

五、U盤。

存儲設備是用於儲存信息的設備,通常是將信息數字化後再以利用電、磁或光學等方式的媒體加以存儲。

常見設備:

1、利用電能方式存儲信息的設備如:各式存儲器,如RAM、ROM等。

2、利用磁能方式存儲信息的設備如:硬碟、軟盤(已經淘汰)、磁帶、磁芯存儲器、磁泡存儲器(磁泡存儲器在1970年代出現,但是在1980年代硬碟價格急劇下降的情況下未能獲得商業上的成功。),U盤。

3、利用光學方式存儲信息的設備如:CD或DVD。

4、利用磁光方式存儲信息的設備如:MO(磁光碟)。

5、利用其他物理物如紙卡、紙帶等存儲信息的設備如:打孔卡、打孔帶、繩結等。

6、專用存儲系統:用於數據備份或容災的專用信息系統,利用高速網路進行大數據量存儲信息的設備。

數據記錄是熱磁過程,它與磁性材料的居里溫度的門檻性質有關,稱為居里點寫入。在寫入過程中,聚焦光點的能量把記錄材料加熱超過居里點(約200℃),外加不大的磁場(約300高斯)就可對材料的磁疇產生作用。

當材料冷卻至居里點以下,磁疇方向就固定下來。這種記錄過程在材料性能不退化的情況下表現出了高度的可重復性(百萬次以上)。

傳統的MO記錄信息的寫過程需三遍:第一遍擦除原有記錄數據:用聚焦激光光束連續照射介質,使其溫度超過居里點,同時外加向一個方向的磁場,介質就被向同一方向磁化。

第二遍記錄數據,這時外加相反的磁場,用記錄時間調制的激光脈沖照射介質,使對應脈沖的地方被方向磁化;第三遍驗證數據是否正確地寫入。每一遍對應了碟片旋轉一周。

⑽ 計算機存儲器可分為哪幾類只要區別是什麼

計算機存儲器可分為內存和外存兩大類。

內存和外存的區別:

1,性質不同:

外部存儲器是指除計算機存儲器和CPU緩存以外的存儲器,在斷電後仍能存儲數據。常用外存包括硬碟、軟盤、光碟、U盤等。

存儲器是計算機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它是與CPU通信的橋梁。計算機中的所有程序都在內存中運行,因此內存的性能對計算機有很大的影響。

2,信息存儲方面不同:

計算機完成作業後,內存存儲設備不需要存儲任何信息。因此,如果內存中沒有信息,則在內存中找不到所需的內容。無法保存在內存模塊上。

保存的信息只能保存在外部存儲器中,如U盤和軟盤。同時,外部存儲容量大,便於攜帶,您可以隨時找到想要的存儲信息。

3,兩者的運行速度不同:

外部存儲器可以長期保存數據,交換速度比較慢,存儲器的交換速度很快,但文件不能永久保存,斷電文件消失。

內存作為一種臨時存儲設備,在計算數據或執行程序時是一種臨時存儲設備。在日常生活中,它不適合長期存儲設備,因此使用時間有限。

(10)存儲設備類型擴展閱讀:

內存的工作速度和存儲容量對系統的整體性能、系統的規模和效率都有很大的影響。存儲器是由大規模集成電路構成的半導體存儲器。它可以分為RAM和ROM。

RAM中的信息可以隨機讀寫,但不能長期保存。一旦電源關閉,RAM中的信息將不會被保存。

隨機存取存儲器所採用的存儲單元工作原理的不同又分為靜態隨機存儲器SRAM和靜態隨機存器DRAM。

SRAM採用穩態電路(如觸發器)作為存儲單元,在正常工作狀態下存儲信息,保持穩定,可多次讀取,存取速度比DRAM快,但由於單元電路的復雜性,集成度低於DRAM,價格較高。

熱點內容
鋁壓縮曲線 發布:2025-07-27 00:48:16 瀏覽:561
修改ftp主動模式 發布:2025-07-27 00:48:01 瀏覽:854
java查看環境變數 發布:2025-07-27 00:45:47 瀏覽:15
php文件結構 發布:2025-07-27 00:44:19 瀏覽:672
阿里雲伺服器資料庫收費 發布:2025-07-27 00:44:18 瀏覽:681
安卓引導模式怎麼取消 發布:2025-07-27 00:19:11 瀏覽:275
幸運9變色腳本 發布:2025-07-27 00:13:14 瀏覽:928
linuxdate修改 發布:2025-07-27 00:08:01 瀏覽:547
114la源碼 發布:2025-07-26 23:55:54 瀏覽:315
我的世界怎麼毀伺服器主城 發布:2025-07-26 23:54:48 瀏覽: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