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配置公式有哪些
1. 木本植物的七種配置方法
1、首先注意植物之間的配置植物種類的選擇,組合,構圖,色彩,季節以及意境等。
2、木本植物配置通常採用自然式,但在局部地區、特別是主體建築物附近和主幹道路旁側也採用規則式。
3、木本植物布置方法主要有孤植、對植、列植、叢植和群值等幾種。
4、使用叢植三株以上不同樹種的組合。
5、對比利用植物不同的形態特徵,運用高低、姿態、葉形葉色、花形花色的對比手法,襯托出美的植物景觀。
6、運用單色表現、多色配合、對比色處理以及色調和色度逐層過渡等不同的配置方式。
7、以植物為主體,經過藝術布局,組成適應園林功能要求和優美植物景觀的空間環境。
2. 園林景觀設計的植物配置方法有哪些
園林景觀設計地質條件
園林設計要考慮植物地質條件:在一個理想的園林設計中,粗壯型、中粗型及細小型三種不同類型的植物應按比例大小均衡搭配使用。地質條件不滿足,園林設計也會顯得雜亂無章。園林景觀設計植物搭配
園林設計要考慮不同規格植物的科學搭配:首先要確立大中規格喬木的位置,這是因為植物的配置將會對園林設計的整體結構和景觀效果產生大影響。較矮小的植物只是在較大植物所構成的結構中發揮更具人格化的細膩裝飾作用。園林景觀設計組合合理
園林設計布局要著眼於植物品種的合理組合:選用落葉植物時,首先考慮其所具有的可變因素,使其通過植物品種的合理搭配產生獨特的效果。選用針葉常綠植物時,必須堅持「適地適樹、因地制宜」的原則,在不同的地方群植以免過於分散。在一個園林設計布局中,落葉植物和針葉常綠植物的使用,應保持一定比例和平衡關系,後者所佔的比例應小於前者。也可將兩種植物有效組合,使之在視覺上相互補充。園林景觀設計合理選擇
園林設計布局要合理選擇植物的種類或確定其名稱。在選取和布置喬灌木、花草、竹類等植物時,應有一種普通種類的植物,並以其數量優勢而佔主導地位,從而確保園林設計布局的統一性。園林景觀設計植物類型
園林設計布局要考慮植物的色彩因素及葉叢類型。葉叢類型可以影響一個園林設計的季節交替關系,以及可觀賞性和協調性。在園林設計中,植物配置的色彩組合與其它觀賞性相協調,可起到突出植物的尺度和形態作用。在處理設計所需要的色彩時,應以中間綠色為主、其它色調為輔。而在一年四季的植物色彩配置方面,要多考慮夏季和冬季的植物色彩,因為這兩個季節在一年中占據的時間較長。假如在布局中使用夏季為綠色的植物作為基調,那麼絢麗的花色能為一個布局增添活力和興奮感,同時也能吸引觀賞者注意設計的某一重點景緻。
3. 樹種配置方式(植物樹有哪些)
1、植物配置種類。
2、植物配置有哪些。
3、常見植物樹。
4、樹木的配置方法有哪幾種。
1.植物配置通常有很多樹種,這其中包括有速生樹種、慢生樹種、鄉土樹種等。
2.像我們一般常見的樹種有:水杉、楝樹、刺槐、銀杏樹、泡桐、楊樹、白榆樹、國槐、板栗樹、柿子樹、棗子樹、合歡樹、朴樹、落羽杉、池杉、欒樹、重陽木、楓樹、櫸樹、馬褂木、柳樹、核桃樹、辛夷樹等。
4. 園林植物配置形式有哪些
園林植物的配置形式包括兩個方面:
一方面是各種植物相互之間的配置,考慮植物種類的選擇,樹叢的組合,平面和立面的構圖、色彩、季相以及園林意境;另一方面是園林植物與其他園林要素如山石、水體、建築、園路等相互之間的配置。
按植物生態習性和園林布局要求,合理配置園林中各種植物(喬木、灌木、花卉、草皮和地被植物等),以發揮它們的園林功能和觀賞特性。園林植物配置是園林規劃設計的重要環節。
配置方式:
自然界的山嶺崗阜上和河湖溪澗旁的植物群落,具有天然的植物組成和自然景觀,是自然式植物配置的藝術創作源泉。中國古典園林和較大的公園、風景區中,植物配置通常採用自然式,但在局部地區、特別是主體建築物附近和主幹道路旁側也採用規則式。園林植物的布置方法主要有孤植、對植、列植、叢植和群植等幾種。
園林植物是園林工程建設中最重要的材料。植物配置的優劣直接影響到園林工程的質量及園林功能的發揮。園林植物配置不僅要遵循科學性,而且要講究藝術性,力求科學合理的配置,創造出優美的景觀效果,從而使生態、經濟、社會三者效益並舉。
5. 規則式、自然式植物配置方式分別有哪些
3.1、自然式的樹木配置方法,多選樹形或樹體部分美觀或奇特的品種,以不規則的株行距配置成各種形式。 3.1.1、孤植單株樹孤立種植,孤植樹在園林中,一是作為園林中獨立的庇蔭樹,也作觀賞用。二是單純為了構圖藝術上需要。主要顯示樹木的個體美,常作為園林空間的主景。常用於大片草坪上、花壇中心、小庭院的一角與山石相互成景之處。 3.1.2、叢植一個樹叢由三五株同種或異種樹木至八九株樹木不等距離的種植在一起成一整體,是園林中普遍應用的方式,可用作主景或配景用作背景或隔離措施。配置宜自然,符合藝術構圖規律,求得既能表現植物的群體美,也能表現樹種的個體美。 3.1.3、群植一兩種喬木為主體,與數種喬木和灌木搭配,組成較大面積的樹木群體。樹木的數量較多,以表現群體為主,具有「成林」。 3.1.4、帶植林帶組合原則與樹群一樣,以帶狀形式栽種數量很多的各種喬木、灌木。多應用於街道、公路的兩旁。如用作園林景物的背景或隔離措施,一般宜密植,形成樹屏。 3.2、規則式配植 3.2.1、行植:在規則式道路、廣場上或圍牆邊沿,呈單行或多行的,株距與行距相等的種植方法,叫作行植。 3.2.2、正方形栽植:按方格網在交叉點種植樹木,株行距相等。 3.2.3、三角形種植:株行距按等邊或等腰三角形排列。 3.2.4、長方形栽植:正方形栽植的一種變型,其特點為行距大於株距。 3.2.5、環植:按一定株距把樹木栽為圓環的一種方式,可有1 個圓環、半個圓環或多重圓環。 3.2.6、帶狀種植:用多行樹木種植或帶狀,構成防護林帶。一般採用大喬木與中、小喬木和灌木作帶狀配置。
6. 植物配置方法
園林景觀的風格搭配出獨特效果,需要植物的搭配,下面我們來看看需要注意什麼,有哪些方法。
在搭配的時候要注意保持區域間的生態平衡,比如說常見的水生植物的搭配就很講究生態平衡,如果淺水層和深水層的水生植物搭配不適當的話很容易造成水生植物泛濫,會導致區域間的水生植物搭配不合理,違背自然規律,不利於保持水生植物的長期美觀效應。
參考規則類型配置法需要按照幾何規則圖形例如(長方形、三角形、圓形和其他多種幾何圖形樣式)進行有機搭配處理,主抓一個中軸線對稱的准則(當然,也不是全部都遵守)。常見的比如說中心花壇然後輻射狀展開的空間植物配置,亦或是針對其他不同中地形所使用的合理的植物配置方法,要注意行距和種植密度。
下面就是不規則類型的植物搭配模式,這個呢小地方還是不變,就是有關植物種植密度和行距株距等。整個大方向的圖形設計,不講究按照既定的幾何圖案去進行設計,可以因地適宜,選擇不規則的圖形方案對園林景觀進行合理的搭配規劃,形狀相對來說更加的自然和諧。還可以採用植物混搭配方式,就是說規則搭配方式和不規則搭配方式結合起來,一主一副,互相結合可以產生一種美感。一般常見的大多數還是規則式的植物搭配方式為主,不規則植物搭配方式為輔搭配。
而對於小庭院的區域綠化,一般的話就是利用牆和院內的花廊等進行植物搭配。牆根上爬滿爬山虎可以說一種美美的享受,我就記得有一種居民樓除了窗戶全部覆蓋著爬山虎的盛景。小庭院可以搭架養何首烏之類的爬牆植物,相對來說葉型更好看。然後,還可以開辟一個小型的花壇,裡面自己選擇中上月季或者茉莉等都還是不錯的。
7. 園林植物的配製應該怎麼配啊
Odile的回答很好。我還想補充些,不過是比較具體的。
園林植物的配置原則如下:1滿足功能要求 2同環境條件協調 3滿足藝術要求 4經濟原則。要力求做到1功能上的綜合性 2生態上的科學性 3配置上的藝術性 4風格上的新穎性。
配置植物時常採用的藝術手法有:1對比和調和(在色彩和形態方面) 2平衡和動勢 3韻律和節湊 4主調、基調、配調、轉調。
常用的配置方式有規則式配置、自然式配置、混合式配置(即規則式與自然式並用)、盆栽。
8. 植物五層搭配法
庭院植物搭配分層次,應該如何配置?
庭院植物如何搭配?庭院植物配置有一定標准,還要分層次的,那麼庭院植物層次搭配,到底應該如何配置?
庭院植物層次配置技巧如下:
植物配置標准:
1、「先高後低,先內後外」;
2、順序:「點景大喬木、貴樹——中等大喬木——其它小喬木——大灌木、球形植物——小灌木及地被灌木——時令花卉——草坪」。
五層植物分層配置,彩色搭配是拼花藝術的重要方式,不同葉色、花色,不同高度的植物搭配,使色彩和層次豐富。
第一層:高7-8米、胸徑20公分以上的大喬木;
第二層:3-6米高的中喬木;
第三層:1-3米高的小喬木、大灌木、球形植物(最易形成滿足視線范圍內綠量);
第四層:1米以下地被、小灌木(可成為最有特色、層次最豐富的部分);
第五層:0.2米以下草坪、小地被。
9. 常見園林植物配置方式_園林植物配置方式
園林綠化觀賞效果和藝術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園林植物的選擇和配置。如果不注意花色、花期、花葉、樹型的搭配,隨便栽上幾株,就會顯得雜亂無章,景觀大為遜色。下面由我為你整理常見園林植物配置方式的相關資料,希望能幫到你。
常見園林植物配置方式
一、觀花和觀葉植物相結合
觀賞花木中有一類葉色漂亮、多變的植物,如葉色紫紅的紅葉李、紅楓,秋季變紅葉的槭樹類,變黃葉的銀杏等均很漂亮,和觀花植物組合可延長觀賞期,同時這些觀葉樹也可作為主景放在顯要位置上。就是常綠樹種也有不同程度的觀賞效果,如淡綠色的柳樹、草坪,淺綠色的梧桐,深綠色的香樟, 暗綠色的油松、雲杉等,選擇色度對比大的種類進行搭配效果更好。
二、注意層次
分層配置、色彩搭配是拼花藝術的重要方式。 不同的葉色、花色,不同高度的植物搭配,使色彩和層次更加豐富。如1米高的黃楊球、3米高的紅葉李、5米高的檜柏和10米高的楓樹進行配置,由低到高,四層排列,構成綠、紅、黃等多層樹叢。不同花期的種類分層配置,可使觀賞期延長。
三、配置植物要有明顯的季節性
避免單調、 造作和雷同, 形成春季繁花似錦, 夏季綠樹成蔭,秋季葉色多變,冬季銀裝素裹,景觀各異,近似自然風光,使遊人感到大自然的生及其變化,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按季節變化可選擇的樹種有早春開花的迎春、桃花、榆葉梅、連翹、丁香等;晚春開花的薔薇、玫瑰、棣棠等;初夏開花的木槿、紫薇和各種草花等;秋天觀葉的楓香、紅楓、三角楓、銀杏和觀果的海棠、山裡紅等;冬季翠綠的油松、檜柏、龍柏等。總的配置效果應是三季有花、四季有綠,即所謂“春意早臨花爭艷,夏季濃蒼翠不蕭條”的設計原剛。在林木配置中, 常綠的比例佔1/3——1/4較合適, 枝葉茂密的比枝葉少的效果好,闊葉樹比針葉樹效果好,喬灌木搭配的比只種喬木或灌木的效果好,有草坪的比無草坪的效果好,多樣種植物比純林效果好。另外,也可選用一些葯用植物、果樹等有經濟價值的植物來配置,使遊人來到林木蔥蔥、花草繁茂的綠地或漫步在林蔭道上,但覺滿目青翠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四、草本花卉可彌補木本花木的不足
木綉球前可植物美人焦,櫻花樹下配萬壽菊和偃柏,可達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效果。園林植物配置應在色澤、花型、樹冠形狀和高度、植物壽命和生長勢等方面相互協調。同時,還應考慮到每個組合內部植物構成的比例,及這種結構本身與游覽路線的關系。設計每個組合還應考慮周圍裸露的地面、草坪、水池、地表等幾個組合之間的關系。下面舉例說明幾組觀賞植物的配置組合。
1、小檗和芍葯:這個組合由矮生的小檗灌木和高度相近的芍葯組成,淡綠色的小檗和暗綠色的三裂芍葯形成一個協調的色調。這個組合總花期近兩個月,夏季可欣賞芍葯美麗的葉色,秋季欣賞小檗的紅葉紅果。本組合適用於開闊的綠地花壇。
2、芍葯和綉線菊:該組合由高度1——1.5米的植物組成, 由開花美麗和葉色美麗的植物相結合,很富有觀賞性,總花期一個半月。秋季,它們的葉子均染上紅色,令人喜愛。這個組合適合於作復雜植物配置結構中的低層植物群落。
3、槭樹、 子和小檗:該組合中 子高2米,小檗高1米, 環繞高達4米的槭樹林栽植,形成三層觀賞結構,欣賞灌木的葉色和樹冠形狀。這個組合長期保持穩定,槭樹和子的深綠色葉子同小檗的淡綠色葉子形成美麗的對照。總花期近一個月,秋季槭樹翅果紅色、葉黃色、 子果實變成深紫色,落葉前仍垂掛著直到霜降前還裝飾著灌木。這個組合適用於林緣地帶,作為獨立結構或高於喬木的補充組合。
4、丁香和綉線菊:綉線菊環繞較高的丁香灌木形成第二層花,其白花可作為一個成功的背景,突出丁香花色的觀賞性,花期近一個月。該組合長期保持穩定,可在開闊地上構成獨立的群落。
5、丁香品種組合:多個品種的丁香組合,總花期可達一個半月。可配置於林緣或建築物牆旁,在開花期十分漂亮,在配置時灌叢間要留有空間。
6、綉線菊、報春花和雛菊:欣賞花期從春到夏長達三個月,可使用於林緣的飾邊群體。
7、月季品種組合:該群體花期近半年以上,在草坪、曠地、道路交叉處群植物效果很好。
8、茶條槭、莢 、忍冬、黃櫨和衛矛:這是一組灌木組合,總花期一個多月。莢 的紅果一直可保持到深秋,黃櫨形成美麗的紫玫瑰色圓錐花序,衛矛在秋季懸掛著果實,茶務槭在深秋紅葉艷麗,構成了一個美麗的景觀。可在景區中列種或與高幹喬木保持不太大的種植距離。
9、雲杉和檜柏: 這是常綠針葉植物的組合。 雲杉環繞檜柏種植,適用於公園正門和平坦場地的裝飾,形成灰綠與墨綠的單色調。
10、雲杉和月季:雲杉深灰色的葉子和月季的紅花組成十分鮮艷的對比色調。
園林樹木種植常見問題及解決方法精選
一、喬木種植後如何檢查才能確認苗木是否成活
幾乎所有的施工人員都知道苗木問題要及時發現,及時處理,但往往很多施工單位都是在苗木枯萎死亡後才發現。在此,我們希望施工人員能重視施工後的檢查,及早發現問題進行解決,提高苗木的種植成活率。
解決方法:
1.了解苗木的情況,是否山苗,泥球大小,運輸時間,種植季節等。
2.了解土方情況,是否深土層,PH值,土壤密實度,是否積水等問題。
3.用手有意識地推動樹桿,看泥球與土壤是否結合緊密。
4.檢查是否種植過深或泥球表面覆土過多,以免造成根系窒息死亡。
5.檢查大型喬木是否有支撐或支撐是否牢固。以免大風吹桿造成根部松動,與土壤分離,致使樹木死亡。
6.檢查樹桿及枝條是否有破損或修剪方法不當,以免病菌從傷口傾入樹體內,造成樹木衰弱。
7.觀察樹體上部情況,葉片是否有捲曲枯萎或非正常脫落,如有應及時用掏洞法查看根系情況,是否有腐爛,腐爛到何種程度,再來考慮是否能救活。因為根的好壞是樹木成活的關鍵。
關鍵點:有問題及時掏洞看根系情況。
二、種植山苗為什麼成活率低下
一般的施工人員都知道山苗種植成活率很低,但是隨著大喬木的日漸減少,尤其是個別大喬木苗圃已難覓,所以不得不用山苗。
分析原因:
1.由於環境的因素決定了山苗大多是直根系,長期依靠一個主根或多個主根向下生長。如果移植,主根切斷,樹體自身的水養分流失,根壓減小,不能吸收土壤中的水養分而導致死亡。
2.山上土層較薄,樹木間的生存競爭使得樹木的根系紮根很遠,如果移植,能帶的有效須根很少。
3.一般山上的生長環境較好,水份充足,濕度較高,排水又好,土壤多偏酸性,較適合苗木生長。如果移植,苗木不能及時適應種植地的環境。
4.山上的土壤多混有石塊,所以苗木起挖,打泥球技術難度很大。
解決方法:
1.移植前半年最好先做好切根和樹冠修剪工作。
2.起苗時注意保護泥球的完好不損傷,粗大根拔起而不是切斷,保證樹體的水養分的流失。
關鍵點:粗大根不要切斷。
三、如何在非移植季節種植喬木
施工單位都知道夏季種植喬木,由於溫度高,苗木自身揮發量大,地上部分的蒸發與地下部分的供給不成正比,所以種植成活率低,風險大。但有時因為甲方的要求或配合總工期,不得不在夏季高溫時種植喬木。
解決方法:
1.建議選用容器苗,切過根的苗或移植過的苗。
2.最好選用近郊的苗木,在傍晚太陽落山後起苗,連夜運輸,用二次沉降法種植並支撐固定。種植時應講究種植質量而不是數量。
3.種植後要搭遮蔭棚,草繩或麻片繞桿,有條件的可以局部噴霧,以減少樹體水分的蒸發。
4.選擇成活率高的植物,選用常綠樹種。
關鍵點:
1.土壤與泥球的緊密結合。
2.盡可能少讓泥球與樹葉被陽光直射。
四、帶主根的樹木為什麼容易死亡?
有些大規格的苗木如楓香等,苗圃中備苗較少,丘陵、山區較多,所以有時只能選擇山苗。山苗因為大多為直根系,因此在起挖時多將主根切斷,造成水養分流失,根壓減少,使得根系不能及時吸收土壤中的水養分而造成苗木死亡。
解決方法:
1.參照山苗移植。
2.起苗時注意保護泥球的完好不損傷,粗大根盡量拔起,種植時掏洞灌土將根種下。
關鍵點:
1.粗大根不要切斷。
2.增加泥球厚度。
五、大樹能否做到全冠全葉移植?
幾乎所有的甲方都希望種上去的樹能保留全冠全葉,不修剪,施工完就能呈現良好的效果。可在實際施工中為提高成活率等因素,苗木都會經過修剪,除非特別培育的苗木。如在國外,一株胸徑20 cm的樹木,從小苗開始經過5-6次的切根移植,定向修剪(去除大枝條,便於運輸中的縮蓬),最終以容器苗的形式移栽,所以無論移栽到那裡都能做到全冠全葉。
解決方法:
1.苗圃培育容器苗,使苗木通過容器中的養分就能保證自身良好的生長。
2.在移植中保證容器苗的泥球完整無損。
3.種植時要淺種,排水透氣都要好,因為容器苗在培育時多放置於地面,四周通氣排水都良好。
4.容器苗的形式有多種,有塑料容器,種植袋,無紡布袋。磚塊圍堰等。
關鍵點:
1.苗圃培育生長良好的容器苗,且泥球大小適當。
2.移植時保證泥球的完整。
六、樹皮與樹根損傷怎麼處理?
在移栽大型喬木時一般多用吊車或挖機輔助,傳統的操作是用鋼絲繩加保護物起吊樹桿或樹桿與泥球同時起吊。由於保護物易脫落,所以一不小心,樹皮或樹根就有可能被鋼絲繩或機械損傷。
解決方法:
1.由於樹皮破損,會使皮質部和木質部中間的養分輸送斷裂,從而影響苗木成活或生長,所以應盡可能保護樹皮不被損傷,預防為主,用吊車代替鋼絲繩,並用麻片和竹片包紮樹桿。
2.對於樹皮塊狀起翹或部分脫落,可先消毒,將樹皮恢復原樣,用樹桿注入液浸灌,再用草繩或麻片綁扎,裹緊,每隔一段時間重復用樹桿注入液浸灌,並於一周左右用噴霧器再次消毒。
3.對於樹皮完全脫落的,用傷口塗補劑,再用草繩或麻片綁扎。
4.如果是樹根損傷,則先修剪壞根,用傷口塗補劑封口,促進其癒合,使養分不流失。
關鍵點:
1.預防為主。
2.及時處理並做好養護工作。
園林花卉常見病蟲害的特點
一是自粉病。多危害花木嫩梢、嫩芽、嫩葉和花蕾主要危害薔薇、玫瑰、月季、梅花等植物發病初期,受害部位出現褪綠斑點,以後逐漸變成自色粉斑,猶如覆蓋1層自粉;後期病斑變成灰色受害植株日漸矮小,嫩梢彎曲,葉片凹凸不平,花少而小或小能綻放或花形畸變嚴重時葉片卷縮、乾枯,甚至整株枯死應適當增施磷、鉀肥,停止噴葉面水。
二是葉斑病。是球根秋海棠類植物普遍發生的一種葉部病害,也危害自蘭、角尾葵、美人蕉、紫薇、貼梗海棠、日本海棠、桂花、杜鵑、風仙花、天竺葵、雞冠花等花術病狀為葉片上局部細胞壞死,因而表現出不同的斑點症狀,常見的有角斑、條斑、圓斑,呈灰、黑、褐等色嚴重時葉片變黃、焦枯、脫落。
三是灰霉病。主要危害葉、莖、花和果實,多危害牡丹、仙客來、四季報春、翠菊、山茶等多種植物發病初期出現水漬狀斑點,以後逐漸擴大,變成褐色或紫褐色病斑,天氣潮濕時病斑上長出灰色茸毛,發病嚴重時整株死亡其他還有細菌性軟腐病、根癌病、線蟲病等。
二、蟲害
一是蚜蟲。俗名膩蟲,種類繁多,常見為害花卉的主要有棉蚜、桃蚜、菊蚜、薔薇蚜等,全國各地均有分布,危害許多種花卉,如菊花、三色堇、大麗花、月季花等蚜蟲在嫩葉、嫩梢及花蕾上,刺吸組織內養分,引起葉片變色、萎縮、捲曲,嚴重時葉枯萎,甚至整株死亡蚜蟲排泄的蜜露,使花卉生理功能受阻,同時蜜露又是黴菌的培養基,易誘發煤污病等病害此外,桃蚜又是病毒病的重要傳毒昆蟲,蚜蟲危害較大,需及時防治。
二是紅蜘蛛。個體很少,但危害范圍很大,如菊花、大麗花、月季花、杜鵑花等這種害蟲由於個體小,應及時發現,早做防治。
三是蛤殼蟲。此類害蟲種類很多,食性很廣,能危害仙人掌、月季花、竹桃、桂花等多種花卉蛤殼蟲的分泌物中也含有蜜露,能導致有害微生物的大量繁殖,使葉片上出現黑色霉斑,影響花卉生長。
四是粉虱。個體很小,僅有1nm長,自色,繁殖速度快,因此危害嚴重,被粉虱危害過的植株,也能導致有害微生物的大量繁殖,使葉片霉變呈黑色。
五是土蠶,又叫地蠶、地老虎。危害多種花卉幼苗,咬食嫩葉、嫩莖和嫩根,造成缺窩。
六是蛀乾性害蟲。這類害蟲也有多種,鑽入枝幹蛀食,致使枝條、整株枯死。
猜你喜歡:
1. 園林綠化修剪方法
2. 園林文化論文
3. 居住區綠化設計及植物配置的分析
4. 園林景觀實習周記
5. 什麼是園林 園林的行業分析
10. 按種植效果,可以將園林植物的配置方式分為哪幾種
1、規則式配置
特點是有中軸對稱,株距固定,同向可反復延伸,排列整齊一致,表現嚴謹規整。一般有如下幾種方法:
(1)中心式配置
多在某一空間的中心作強調性栽植,如在廣場、花壇等地的中心位置種植單株或具整體感的單叢,栽植樹形整齊、輪廓嚴整、生長緩慢、四季常青的或有色彩變化的觀賞樹木。
(2)對稱式配置
多作為裝飾用栽培,一般是在某一空間的進出口、建築物前或紀念物兩側對稱栽植,左右對稱,一對或多對,兩邊呼應。對栽植的樹種要求形態整齊美觀,大小一致。
(3)行狀配置(列植)
多作為綠蔭或防護用。Y列植要保持一定的株行距,成行排列,一行或多行,一種樹或多種樹搭配,多種樹列植也要以一定的隔株或隔行的方式整齊排列。列植多用在行道樹、防護林帶、綠籬、隔障或岸邊等處,這種方式便於機械處理。
(4)三角形配置
有正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等配置方式。兩行或成片種植,實際上就是多行列植。正三角形方式有利於樹冠與根系的平衡發展,可充分利用空間。
(5)正方形配置
即株行距相等的成片種植,實際上就是兩行或多行配置。正方形配置的樹冠和根系發育比較均衡,空間利用叫好,僅次於正三角形配置,便於機械作業。
(6)長方形配置
長方形配置的株行距不等,它是正方形配置的變化。
(7)圓形配置
多用於陪襯主景或障圍花壇或開闊平地,按一定的株行距將植株種植成圓環。
(8)多邊形配置
多邊形配置是按一定株行距沿多邊形種植,他可以是單行的,也可以是多行的;可以是連續的,也可以是不連續的多邊形。
(9)多角形配置
包括單星形、復星形、非連續多角形等。
2、不規則式配置
是自然式配置,不要求株距或行距不變,不按中軸對稱排列,不論組成樹木的株數或種類多少,均要求搭配自然。其中又有不等邊三角形配置和鑲嵌式配置的區別。
3、混合式配置
在某一植物造景中同時採用規則式和不規則式相結合的配置方式,稱為混合式配置。在實踐中,一般以某一種方式為主而以另一種方式為輔結合使用。要求因地制宜,融洽協調,注意過渡轉化自然,強調整體的相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