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光碟存儲器
A. 什麼是藍光存儲藍光存儲品牌有哪些
是根據光線的波長決定的。
B. 藍光存儲設備的硬體成本是多少
50元。藍光存儲設備是藍光或稱藍光碟利用波長較短的藍色激光讀取和寫入數據,並因此而得名。藍光存儲設備的硬體成本是50元,具有高可靠性的在線存儲設備,由機械手、光碟機、光碟匣和管理系組成。
C. 藍光存儲和硬碟存儲的區別
綜述
1、讀寫技術不同:
藍光光碟採用波長為405nm(納米)的藍紫色激光來進行讀寫操作,CD光碟則是採用波長為780nm的近紅外不可見激光進行讀寫數據。
2、存儲容量不同:
一個單層的藍光光碟的容量為25或是27GB,足夠燒錄一個長達4小時的高解析影片。而雙層的藍光光碟容量可達到46或54GB,而容量為100或200GB和400GB的,分別是4層及8層與16層。
硬碟儲存的磁軌
每個碟片的每個盤面被劃分成多個狹窄的同心圓環,數據就是存儲在這樣的同心圓環上,我們將這樣的圓環稱為磁軌(Track),每個盤面可以劃分多個磁軌。
關機時磁頭停留在硬碟的著陸區(Landing Zone),這個著陸區以前是位於離盤心最近的區域,不存放任何數據。在後期的硬碟工藝中有些硬碟生產廠商將這個區域被移動到了碟片的外面,在每個盤面的最外圈,離盤心最遠的地方是「0」磁軌,向盤心方向依次增長為1磁軌,2磁軌,等等。硬碟數據的存放就是從最外圈開始。
D. 藍光光碟庫存儲的特點經銷商或者集成商有哪幾家
藍光是由索尼為首提出來的新一代存儲格式,由DVD發展而來,可以無限向下格式兼容,保存期限一般在50年以上,目前最大容量索尼藍光碟達到100GB,2015年索尼和松下會聯合推出300G-1T的超大容量產品。作為專業檔案級存儲介質,藍光碟目前主要應用於廣電行業,已逐漸覆蓋到政府、教育、金融、公共事業等有存儲剛性需求的行業和企業。以廣電行業為例,目前國內數據存儲主要有三種方式:磁帶(數據流)、硬碟和藍光碟。
使用磁帶保存資料的方式有著先天弊端:易受潮脫磁斷帶;保存時間較短,壽命一般在10年左右,到期只能淘汰,再也不能使用;格式及跨代不兼容,過三五年更新換代,資料需重新拷貝復制,相當於在不停的重復建設,響應速度慢,需花費大量人力物力進行重復搶救,保存條件需在恆溫恆濕的環境中,能耗極高;由於以上缺陷磁帶正在被逐漸淘汰。
藍光存儲的概念和特點和藍光產品優點的概述
硬碟由於其物理特性,使用壽命和安全性使得它不適合做為長久存儲的介質;從目前以及長遠來看,藍光是進行數據安全長期存儲的最好選擇。藍光產品有著以下優點:
1、壽命更長:藍光碟在技術上進行了兩項革命:超硬保護塗層和無機記錄材質,新技術使藍光碟存儲年限遠超越了硬碟,磁帶等其他存儲介質,壽命可達 50-100 年。
2、風險更低:超硬保護塗層和無機記錄材質使得藍光碟具有及其強的抗劃傷和抗指紋污染的能力;加上藍光碟機的光頭與藍光碟之間為非接觸式讀寫,讀取次數可達 10 萬次,廣電部分素材需要反復使用,藍光碟更適合廣電存儲。
3、 兼容性高:藍光碟可以兼容過去CD/DVD 等光學介質,並且能兼容未來下一代大容量光碟(如TB級光碟),藍光的健壯性更強,現在保存的藍光碟在 50 年後也能輕易找到光碟機來讀取,通用性毋庸置疑。
E. 能簡單介紹一下紫晶存儲藍光存儲技術嗎
紫晶藍光設備為轉籠式的藍光光碟庫設備,存儲密度較大。
介質採用的是一次性寫入的BD光碟,存儲壽命較長。
光碟刻錄採用單張碟片刻錄的方式進行數據刻錄與讀取。
光碟容量目前為100GB為主,也有50GB和200GB碟片。
單機櫃存儲容量在1PB以上。
F. 光碟存儲器有哪些
cd dvd 藍光
G. 藍光存儲器可以用在手機上嗎
不能。
藍光存儲屬於光存儲,有其復雜的機械結構,體積較大。與手機使用的移動要求不相符。
H. 光碟存儲器有哪些
光碟存儲器是一種採用光存儲技術存儲信息的存儲器,它採用聚焦激光束在盤式介質上非接觸地記錄高密度信息,以介質材料的光學性質(如反射率、偏振方向)的變化來表示所存儲信息的「1」或「0」。由於光碟存儲器容量大、價格低、攜帶方便及交換性好等特點,已成為計算機中一種重要的輔助存儲器,也是現代多媒體計算機MPC不可或缺的存儲設備。
光存儲技術源於20世紀70年代。1972年,Philips公司設計出世界上第一個能播放模擬電視信號的光碟系統。1978年,世界上第一台商品化的激光視盤機(Laser vision,LV)由Philips推出,其原理是仿效聲音唱片的形式,把圖像和伴音信號記錄在圓盤上,用激光束檢測盤上記錄的信息,將其轉換成電信號,經處理後還原成視頻和音頻信號,由電視機顯示圖像和發出聲音。1981年,Philips公司和Sony公司攜手推出了數字激光唱盤(Compact Disc-Didital Audio,即CD-DA),並為此制定了光碟技術領域非常重要的基礎性技術文件——《紅皮書標准》。
1985年,Philips和Sony的研究人員在經過幾年的努力後終於解決了光碟上只能記錄數字音樂信息,而不能記錄計算機文件信息的問題。具體來說就是解決如何在光碟上劃分地址,以便計算機系統可以根據地址編號隨時存取數據的問題和降低光碟數據存取誤碼率問題。為此他們公布了在光碟上記錄計算數據的《黃皮書標准》。後來國際標准化組織ISO又對該標准進行了完善,發布了ISO9660標准。這樣,CD-ROM便進入了計算機,並很快得到了廣泛的應用,CD-ROM已成為現代多媒體計算機中標准配置之一。隨後,研究人員們一方面努力提高CD-ROM的讀取速度,由最初的2倍速、4倍速(MPC3標准)發展到今天的52倍速;另一方面又進一步推出了用於計算機中可讀寫的光碟和DVD等,鞏固和確立了光碟存儲器在計算機輔助存儲器中的重要地位。
1. 光碟存儲器的分類
按光碟可擦寫性分類主要包括只讀型光碟和可擦寫型光碟。
只讀型光碟所存儲的信息是由光碟製造廠家預先用模板一次性將信息寫入,以後只能讀出數據而不能再寫入任何數據。按照碟片內容所採用的數據格式的不同,又可以將碟片分為CD-DA、CD-I、Video-CD、CD-ROM、DVD等。
可擦寫型光碟是由製造廠家提供空碟片,用戶可以使用刻錄光碟機將自己的數據刻寫到光碟上,它包括CD-R、CD-RW和相變光碟及磁光碟等。
常見的光碟種類、功能及相關標准見如下表。
光碟種類 數據容量 執行標准 出現時間 功能說明
CD-DA 最大播放音樂時長74分鍾 紅皮書 1982年 CD系列光碟的始祖,由Philips和Sony於1982年正式發布,主要用於音樂存儲。
CD-ROM 存儲650MB計算機數據 黃皮書 1985年 由Philips和Sony聯合制定,定義了存儲計算機數據的規范,規定了地址數據結構、數據糾錯、扇區大小等,使光存儲進入計算機領域。
CD-I 760MB 綠皮書 1986年 Philips和Sony針對消費電子市場推出的一種互動式多媒體數據存儲格式,使之能同步播放聲音、影像及其它如文字信息等。
CD-R 700MB 橙皮書 1992年 一次刻錄型的光碟片,不管數據是否填滿碟片,只能寫入一次,即使還剩餘空間,也不能再寫。
CD-RW 700MB 橙皮書的第三部分 1996年 刻錄方式與CD-R相同,區別是其可以擦除和重復寫入,CD-RW驅動器完全兼容CD-R碟片。
Video CD 70分鍾MPEG1格式數據 白皮書 1993年 可存儲按MPEG1格式壓縮的視頻和音頻信息,主要應用播放電影等。
DVD 存儲高達17GB數據 ISO/IEC
16448 1996年 全稱是數字視盤(Digital Video Disk),將計算機和家庭娛樂融合起來,DVD驅動器可以識別各種CD碟片,已有取代CD-ROM之勢。
2. CD-ROM
標准CD-ROM碟片的直徑為120mm,中心裝卡孔徑為15mm,厚度為1.2mm,重量約14~18g,其基質由樹酯(如聚碳酸酯)製成,數據信息以一系列微凹坑的樣式刻錄在光碟表面上。CD-ROM光碟在製作時,首先用精密聚焦的高強度激光束製造一個母盤,然後以母盤作為模板壓印出聚碳酸酯的復製品,再在凹坑表面上鍍一層高反射材料(鋁或金),最後在這外層上塗—層丙烯酸樹酯以防灰塵或劃傷。如圖5-35所示。
圖5-35 CD-ROM的組成結構
CD-ROM是通過安裝在光碟驅動器內的激光頭來讀取碟片上的信息的。當碟片轉動並經過激光頭時,激光頭能產生可以穿過透明的聚碳酸酯層的低強度激光束。激光束照射到碟片的不同區域時,反射的激光強度發生變化。具體來說,當激光束照射在凹坑上時,由於凹坑表面有些不平,光被散射,反射回的光強度變低。凹坑之間的區域稱為台(1and),台的表面光滑平坦,反射回的光強度高。光感測器將檢測到的這種光強變化轉換成數字信號。感測器以固定的間隔檢測盤表面,一個凹坑的開始或結束表示存儲了一位二進制「1」;間隔之間無標高變動出現時,記錄的是「0」。
CD-ROM與磁碟在數據記錄方式上有所不同。磁碟是由一個個同心圓的磁軌組成。而CD-ROM卻不同,它是在整個盤面上只有一條螺旋式軌道,由靠近中心處開始,逐圈向外旋轉直到盤的外沿。靠外的扇區與靠內的扇區具有相同的長度,於是,按同樣大小的段分組的信息可以均勻分布在整個盤上。
CD-ROM的數據存儲也是以塊為單位進行組織的。典型的塊格式如圖5-36所示。它由下列欄位組成。
·Sync:同步欄位,標志一個塊的開始。由12個位元組組成,第1個位元組為全0,第2-11個位元組為全1,第12個位元組為全0。
·ID:標識欄位,包含塊地址和模式位元組。模式0表示一個空的數據域,模式1表示使用糾錯碼和2048位元組的數據,模式2表示不帶糾錯碼的2336個位元組的用戶數據。
·Data:用戶數據域。
·Auxiliary:此輔助域在模式2下是附加用戶數據,在模式1下是288位元組的糾錯碼。
圖5-36 CD-ROM數據塊格式
CD-ROM是通過專門的CD-ROM驅動器(即通常所說的光碟機)來進行讀操作的。CD-ROM驅動器一方面完成對光碟的讀操作,另一方面與主機相介面。常見的CD-ROM驅動器介面標准主要有三種:
(1)專用介面
由各CD-ROM驅動器生產廠家提供的專用介面卡將CD-ROM與主機連接起來。目前專用介面正逐步被取代。
(2)IDE(EIDE)介面
IDE介面的CD-ROM驅動器直接插在計算機主板上的IDE或EIDE插口上,無需配置匯流排介面卡,這也是目前微型計算機中普遍採用的一種介面方式。
(3)SCSI介面
SCSI(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小型計算機系統介面)是目前比較流行的輸入輸出介面標准,相對來說,SCSI介面比IDE介面速度更快。
3. CD-R
CD-R(Compact Disk Recordable)是一種一次寫、多次讀的可刻錄光碟系統,它由CD-R碟片和刻錄光碟機組成。
CD-R光碟與普通CD-ROM光碟在外觀尺寸、記載數據的方式等方面是相同的,也同樣是利用激光束的反射原理來讀取信息。但與CD-ROM不同的是,在CD-R光碟表面除了含有聚碳酸酯層、反射層和丙烯酸樹酯保護層外,另外還在聚碳酸酯層和反射層之間加上了一個有機染料記錄層。
當使用CD-R刻錄光碟機對空白碟片進行刻錄時,是將寫激光束照射到有機染料記錄層上,激光照射時產生的熱量將有機染料燒熔,並使其產生光痕。光痕會使今後讀激光束改變光的反射率,從而達到一次刻錄改寫信息的目的。
4. CD-RW
CD-RW(Compact Disk ReWritable)光存儲系統是在CD-R基礎上進一步發展起來的,是一種多次寫、多次讀的可重復擦寫的光存儲系統。
CD-RW光碟結構與CD-ROM基本相同,只是在碟片中增加了可改寫的染色層。讀寫數據採用相變(phase change)技術。相變技術利用物質的狀態變化進行數據的讀、寫和擦除。CD-RW碟片內部鍍上一層一定厚度的薄膜即相變記錄層。相變記錄層由一種銀合金材料組成,隨加熱溫度的不同,它可以形成晶體,也可以形成非晶體。因此,適當調整加熱溫度就可以自由地控制記錄層的結晶狀態。在晶體狀態中原子整齊排列,光反射率高;相反,在非晶體狀態中原子排列不整齊,光反射率低。對CD-RW的讀、寫和擦除正是利用光反射率的這種變化來實現。由於材料的因素,晶體狀態改變的次數有限,也使得CD-RW碟片的擦寫次數有限。
CD-RW碟片中的相變記錄層的記錄膜在出廠時處於晶體狀態,寫入時用強的激光束照射使之變為非晶體狀態,如果此時中止激光照射,記錄膜溫度急劇下降,寫入數據的區域便穩定在非結晶狀態,數據被寫入。讀出時用弱的激光束照射記錄區,並根據反射光的反射率判別是0還是1。僅用弱光照射時記錄膜記錄的數據不會被破壞,這與普通光碟機讀取光碟的原理是一樣的。在擦除數據時,用中等強度的激光束照射記錄膜,使其溫度上升少許,記錄膜又返回晶體狀態,數據被擦除。
對CD-RW碟片的讀寫操作是通過CD-RW刻錄機完成的。目前的CD-RW刻錄機兼容CD-ROM和CD-R碟片,它分為內置式和外置式兩種。在與主機介面上,內置式刻錄機主要通過IDE、SCSI等介面連接,而外置式刻錄機通過計算機的外部並行介面連接。
5. DVD
DVD的英文全名是Digital Video Disk,即數字視頻光碟。DVD不僅僅用來存儲視頻數據,還可以用來存儲其它類型的數據,因此DVD又為 Digital Versatile Disk,即數字通用盤,是一種能夠保存視頻、音頻和計算機數據的容量更大、運行速度更快的採用了MPEG2壓縮標準的光碟。
DVD採用了類似CD-ROM的技術,但是可以提供更高的存儲容量。從表面上看,DVD碟片與CD-ROM碟片很相似,其直徑為80mm或120mm,厚度為1.2mm。但實質上,兩者之間有本質的差別。相對於CD-ROM光碟650MB的存儲容量,DVD光碟的存儲容量可以高達17GB。另外在讀盤速度方面,CD-ROM的單倍速傳輸速度是150KB/s,而DVD的單倍速傳輸速度是1358KB/s。
如圖5-37是DVD和CD-ROM碟片數據記錄道和凹坑情況的比較。從圖中可以看出,CD-ROM 盤的道間距為1.6μm,而DVD盤的道間距為0.74μm;CD-ROM盤的最小凹坑為0.83μm,而DVD盤的最小凹坑為0. 4μm。DVD碟片的道密度和凹坑密度都遠高於CD碟片。單從這兩方面的改進,就使DVD的單片單層容量提高到CD-ROM的7倍多,可達4.7GB。
圖5-37 DVD盤與CD盤的凹坑密度比較
DVD碟片分為單面單層、單面雙層、雙面單層和雙面雙層四種物理結構。因此,可以將DVD碟片分為四種規格,分別是DVD-5、DVD-9、DVD-10和DVD-18,它們的容量分別如下表5-7所示。
表5-7 四種DVD碟片比較
碟片類型 碟片直徑 面數/層數 容量
DVD-5 12cm 單面單層 4.7GB
DVD-9 12cm 單面雙層 8.5GB
DVD-10 12cm 雙面單層 9.4GB
DVD-18 12cm 雙面雙層 17GB
I. 為什麼藍光存儲沒有發展
原因為:
1.藍光存儲是用碟片的方式存儲,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相對來說藍光碟片的需要的存儲方式成本較高,且需要較好的保存環境。
2.對於個人用戶來說比較麻煩,方式成本更低且存儲量更多,所以藍光是屬於比較老的技術,現在藍光存儲多用於商業存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