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澱粉溶液怎麼配置澱粉酶
1. 探究不同溫度對唾液澱粉酶的影響 設計實驗(要詳細)
一、實驗目的
1、學會探索影響酶活性因素的方法.
2、探索澱粉酶不同溫度下催化澱粉水解的情況.
二、實驗原理
澱粉遇碘後,形成藍紫色復合物,澱粉酶可以催化澱粉逐步水解成麥芽糖和葡萄糖,麥芽糖和葡萄糖遇碘後不顯色.
三、實驗材料和用具
試管12支,試管刷1把,試管架1個,刻度吸管2支,恆溫水浴箱2台(水溫分別保持在60℃、100℃)、塑料燒杯1個(凍冰),鉛筆1支,1%澱粉溶液,0.1%澱粉酶溶液,碘液,蒸餾水.
四、實驗准備
1、實驗前教師應配製好1%澱粉溶液和0.1%的澱粉酶溶液,碘液.
2、課前90min,打開2個溫水浴箱,並調好溫度.
五、實驗步驟和實驗記錄
溫度對澱粉酶活性的影響
試
管
編
號
反
應
性
質
處理Ⅰ
處理Ⅱ
處理Ⅲ
1A
1B
1C
1D
2A
2B
2C
2D
3A
3B
3C
3D
酶促反應
1.0%澱粉2ml
+
+
-
-
+
+
-
-
+
+
-
-
0.1%a-澱粉酶1ml
-
-
+
-
-
-
+
-
-
-
+
-
蒸餾水1ml
-
-
-
+
-
-
-
+
-
-
-
+
實驗預處理
2℃/5min
60℃/5min
96℃/5min
酶-反應
每組將預處理試管A中底物和試管C中酶混合、試管B中底物和試管D中蒸餾水混合,分別在各自溫度下再保溫5min
鑒定反應
鑒定實驗
1滴碘液
1滴碘液
1滴碘液
1A+1C
1B+1D
2A+2C
2B+2D
3A+3C
3B+3D
溶液顏色
深藍色
深藍色
黃色
深藍色
深藍色
深藍色
六、實驗結論:
在不同溫度下,a-澱粉酶的活性不同,低於最適溫度,a-澱粉酶的活性沒有全部釋放,高於最適溫度a-澱粉酶的活性隨著溫度的升高而消失.從以上實驗表格可知,在2℃時,a-澱粉酶的活性最低,幾乎沒有活性,在60℃時,a-澱粉酶的活性最高,即60℃為最適溫度,在96℃時,a-澱粉酶活性完全喪失.
七、說明:
1)對照組均為深藍色,實驗組中冰水組顏色為深棕色,60℃時為黃色,100℃時為深藍色.
2)水浴箱水溫100℃時,敞開蓋後只能維持96℃.所以測定的是96℃下酶的活性,但也可以觀察到明顯現象.
3)水浴鍋要保持水溫60℃時,應設定在61℃,敞開蓋時的實際溫度為60.1℃左右.
2. 怎麼配製澱粉酶溶液,現有粉末狀澱粉酶!
先加一部分水並充分攪拌,之後稀釋到所需要的濃度。
(感謝知道用戶 zhangyuhl 提供的答案)
3. 1%澱粉指示劑怎麼配製
配製方法:
1、首先稱取1.0g可溶性澱粉於燒杯中,加少量純凈水攪勻。
2、隨後用玻璃棒一邊攪拌一邊注入熱水約60mL;
3、再將燒杯內溶液煮沸2至3min,後靜置冷卻,加20gNaCl,溶解後再加純凈水至100mL即可完成1%澱粉指示劑的配製。
(3)1澱粉溶液怎麼配置澱粉酶擴展閱讀:
澱粉指示劑:
1、將可溶性澱粉溶解,加入沸水中形成的一種液體,為滴定中碘量法使用的專屬指示劑。
2、澱粉含糖較高,容易腐敗,所以應即制即用。
指示劑:
1、化學試劑中的一類。在一定介質條件下,其顏色能發生變化、能產生渾濁或沉澱,以及有熒光現象等。常用它檢驗溶液的酸鹼性
2、滴定分析中用來指示滴定終點
3、環境檢測中檢驗有害物。一般有酸鹼指示劑、氧化還原指示劑、金屬指示劑、吸附指示劑、澱粉指示劑等。
4. 如何配製10%澱粉溶液,做粘度用的,是食用玉米澱粉。
取100克澱粉置於400毫升燒杯中,加水200毫升,攪拌均勻,配成澱粉漿,用5% Na2CO3調節pH=6.2—6.3,加入2毫升5%CaCL2溶液,於90-95攝氏度水浴上加熱,並不斷攪拌,澱粉漿由開始糊化直至完全成糊。加入液化型α---澱粉酶60毫克,不斷攪拌使其液化,並使溫度保持在70--80攝氏度。
然後將燒杯移至電爐加熱到95攝氏度至沸,滅活10分鍾。過濾,濾液冷卻到55攝氏度,加入糖化酶200毫克,調節pH=4.5,於60-65攝氏度恆溫水浴中糖化3-4小時,即為澱粉糖漿,若要濃漿,可進一步濃縮。
澱粉在常溫下不溶於水,但當水溫至53℃以上時,澱粉的物理性能發生明顯變化,所以一定要加熱。澱粉在高溫下溶脹、分裂形成均勻糊狀溶液的特性,稱為澱粉的糊化(Gelatinization)。
生澱粉在水中加熱至膠束結構全部崩潰,澱粉分子形成單分子,並為水所包圍而成為溶液狀態。由於澱粉分子是鏈狀甚至分支狀,彼此牽扯,結果形成具有粘性的糊狀溶液,這種現象稱為糊化。
澱粉糊化溫度必須達到一定程度,不同澱粉的糊化溫度不一樣,同一種澱粉,顆粒大小不一樣,糊化溫度也不一樣,顆粒大的先糊化,顆粒小的後糊化。
澱粉的分類
澱粉分為直鏈澱粉和支鏈澱粉。直鏈澱粉是D-六環葡萄糖經α-1,4-糖苷鍵連接組成;支鏈澱粉的分支位置為α-1,6-糖苷鍵,其餘為α-1,4糖苷鍵。
直鏈澱粉含幾百個葡萄糖單元,支鏈澱粉含幾千個葡萄糖單元。在天然澱粉中直鏈的佔20%~26%,它是可溶性的,其餘的則為支鏈澱粉。
直鏈澱粉分子的一端為非還原末端基,另一端為還原末端基,而支鏈澱粉分子具有一個還原末端基和許多非還原末端基;當用碘溶液進行檢測時,直鏈澱粉液呈顯深藍色,吸收碘量為19%~20%,而支鏈澱粉與碘接觸時則變為紫紅色,吸收碘量為1%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玉米澱粉
5. 澱粉加澱粉酶加斐林試劑
准確地說是都不可以產生磚紅色沉澱.
①准備三支試管 編號123
1在可溶性澱粉溶液中加入澱粉酶.再注入斐林試劑.
2在蔗糖溶液中加入蔗糖酶.再注入斐林試劑.
3把蔗糖溶液水解成葡萄糖和果糖.再注入斐林試劑.
②上述三種試管在等待一段時間後 沸水浴加熱2至3分鍾觀察現象,有磚紅色沉澱生成
③若直接加入然後沸水浴加熱會造成酶的失活,致使前兩種種試管都不會磚紅色沉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