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機水冷怎麼配置
① 配置水冷電腦
我玩了水冷有一段時間了,給你提一點建議吧。首先第一點,從實用性出發,硬體配置不高的根本不需要上水冷,具體的我給你一個參考,CPU各代旗艦系列,即5820K-5960X這樣的,主流系列的旗艦,即i76700K、4790K這樣的,比這低的一個劃不來,第二發熱量也沒到必須上水冷的地步。顯卡的話各代的主流次旗艦以上,像GTX980往上,R9380往上(AMD顯卡這幾代性能不咋的,發熱量還是可以的)。你可以對照看看。當然純粹為了好看的話什麼配置都能上水冷。具體到水冷設備,價格跨度也很大,多的幾萬元,低的幾百元。但是為安全性考慮,千把塊還是要有的,畢竟出了問題漏水的話很可能整個主機都燒了。給你我之前配的軟管水冷做參考:CPU冷頭:BY的,200。顯卡全覆蓋冷頭2個,BY的,單個500。水箱BA的,250。D5水泵,500。歐酷冷排,一塊240mm的330,一塊280mm的370。軟管及接頭什麼的,200左右。風扇Tt的,12CM的350三把,14CM的370三把。這樣算下來是3500-3600。我現在配了套硬管的水冷,貴一些,大概有5000。上述軟管配置,想便宜點的話顯卡冷頭可以不要,水泵也可以便宜些,東遠的SC600就可以,幾十塊錢。冷排也可以只用一塊,風扇可以用便宜的代替。這樣算下來在1200-1300這樣。
② 主機配置水冷怎麼選
想知道如何選擇冷排,就是清楚每個型號的冷排能解決多少熱量,一般來說120的冷排能解決200W以下的熱量,240冷排能解決300-500W的功耗,而360的冷排能解決700W左右的功耗。當然這是測試中的數據,實際上都會打折扣,不過也能幫助我們做出判斷。
裝水冷之前,要明確自己的硬體配置CPU和顯卡的功耗做到心中有數以及機箱的容量,也就是機箱冷排位大小。比如CPU是i9 9900K,顯卡是RTX2080Ti,這些高端的硬體,功耗自然也更大。i9 9900k官方給的功耗是95W,2080ti的功耗是300W,相加就是400W的熱量,如果滿載超頻,功耗肯定還會增加。如果是這樣的配置,比較可靠的建議是240+360的冷排,也可以用加厚的冷排,這樣即使超頻也能獲得很好的溫度體驗。高端硬體配置,通常水路是從水泵到達CPU然後進240入冷排,然後再到達GPU,回到360冷排,這樣能把它們的熱量分散開來。240+360冷排的組合,滿足散熱的同時,也能節約使用成本,不會浪費。材質上,最好選擇銅排,厚度方面27mm左右即可。風扇可以搭配1600轉以上的,能兼顧靜音和散熱。
如果是中端的電腦配件,比如i5+1060的配置,這種情況下選擇120+240冷排,或者單個的360冷排即可。這種組合的硬體功耗相對較低,用中等厚度冷排即可。材質方面,選擇鋁製冷排也是可以的。只是注意導熱液選用專用導熱液,來降低銅鋁反應。鋁排的價格便宜,但是散熱效果與銅排相比差別不是太大,可以滿足散熱需求,性價比較高。
如果是低端的處理器加顯卡,更大的意義在於體驗水冷,那麼建議用單個240鋁排即可,或者2個120也是可以的。硬體的功耗較低,用小的冷排可以滿足需求。冷排比較耐用,除非暴力使用,很難損壞。可以把節省下來的預算,投入到冷頭或水泵上。畢竟冷頭和水泵的作用也很重要的,能延長水冷的使用壽命。
③ 水冷主機的配置,
樓主,看你這個問題我就郁悶了。。。因為你一看就知道是外行人,那麼何必盲目追求這些過於奢華的呢?
舉個例,你連處理器都說錯了,沒有8800k,只有8700k!從這點就可以看出大哥你太小白了!
其次,我再給你說。你喜歡的8700k是可以超頻的處理器,但是你會超頻嗎?你不會超頻買8700k+z370,這一套下來接近3500-4000的價格,這根本是浪費錢而已。還不如銳龍實用。目前性價比高的處理器就是銳龍,因為第八代酷睿只能搭配z370主板,而這個主板至少1000+,所以導致拉低整個第八代平台性價比。而且對於你不會超頻來說,買什麼8700k和z370更浪費。
內存用海盜船也是醉了,內存品牌有很多。不是說海盜船就有多厲害,對於我們平時家用。威剛,影馳,芝奇,金士頓都不錯。前兩個還是比較高性價比的方案。你想說的可能是內存頻率吧!?比如3200mhz之類的,但是你要知道,2666以上的頻率都是超頻的,需要手動在主板里開啟xmp或者docp模式才可以。你不會用bios的話,就算你買最最高級的4266的內存,插上去就也只有2133的頻率這你知道嗎?!!!換句話說就是浪費錢!
最後就是你說水冷,也是明顯小白。水冷分為一體式和分體式水冷。分體式雖然效果酷炫但是需要自己組裝加水和後期維護,但是大哥看你這么外行,我不覺得分體式會適合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