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存儲配置 » 存儲陣列英文

存儲陣列英文

發布時間: 2023-01-20 00:17:21

① 磁碟陣列的英文叫做什麼

磁碟陣列(DiscArray)是由許多台磁碟機或光碟機按一定的規則,如分條(Striping)、分塊(Declustering)、交叉存取(Interleaving)等組成一個快速,超大容量的外存儲器子系統。它在陣列控制器的控制和管理下,實現快速,並行或交叉存取,並有較強的容錯能力。從用戶觀點看,磁碟陣列雖然是由幾個、幾十個甚至上百個盤組成,但仍可認為是一個單一磁碟,其容量可以高達幾百~上千千兆位元組,因此這一技術廣泛為多媒體系統所歡迎。

盤陣列的全稱是:
Rendan Array of Inexpensive Disk,簡稱RAID技術。它是1988年由美國加州大學Berkeley分校的DavidPatterson教授等人提出來的磁碟冗餘技術。從那時起,磁碟陣列技術發展得很快,並逐步走向成熟。現在已基本得到公認的有下面八種系列。

② 伺服器的RAID是什麼意思

RAID是英文Rendant Array of Inexpensive Disks的縮寫,中文簡稱為廉價磁碟冗餘陣列。RAID就是一種由多塊硬碟構成的冗餘陣列。雖然RAID包含多塊硬碟,但是在操作系統下是作為一個獨立的大型存儲設備出現。

RAID可以充分發揮出多塊硬碟的優勢,實現遠遠超出任何一塊單獨硬碟的速度和吞吐量。除了性能上的提高之外,RAID還可以提供良好的容錯能力,在任何一塊硬碟出現問題的情況下都可以繼續工作,不會受到損壞硬碟的影響。

RAID技術

(1)通過對磁碟上的數據進行條帶化,實現對數據成塊存取,減少磁碟的機械尋道時間,提高了數據存取速度。

(2)通過對一個陣列中的幾塊磁碟同時讀取,減少了磁碟的機械尋道時間,提高數據存取速度。

(3)通過鏡像或者存儲奇偶校驗信息的方式,實現了對數據的冗餘保護。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磁碟陣列

③ RAID是什麼意思

冗餘磁碟陣列的英文縮寫

④ 什麼是RAID後面的RAID+數字又代表什麼意思

RAID是「Re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的縮寫,中文意思是獨立冗餘磁碟陣列。
RAID技術主要包含RAID
0~RAID
7等數個規范,它們的側重點各不相同,常見的規范有如下幾種:
RAID
0:無差錯控制的帶區組
要實現RAID0必須要有兩個以上硬碟驅動器,RAID0實現了帶區組,數據並不是保存在一個硬碟上,而是分成數據塊保存在不同驅動器上。因為將數據分布在不同驅動器上,所以數據吞吐率大大提高,驅動器的負載也比較平衡。如果剛好所需要的數據在不同的驅動器上效率最好。它不需要計算校驗碼,實現容易。它的缺點是它沒有數據差錯控制,如果一個驅動器中的數據發生錯誤,即使其它盤上的數據正確也無濟於事了。不應該將它用於對數據穩定性要求高的場合。如果用戶進行圖象(包括動畫)編輯和其它要求傳輸比較大的場合使用RAID0比較合適。同時,RAID可以提高數據傳輸速率,比如所需讀取的文件分布在兩個硬碟上,這兩個硬碟可以同時讀取。那麼原來讀取同樣文件的時間被縮短為1/2。
RAID
1:鏡象結構
對於使用這種RAID1結構的設備來說,RAID控制器必須能夠同時對兩個盤進行讀操作和對兩個鏡象盤進行寫操作。通過下面的結構圖您也可以看到必須有兩個驅動器。因為是鏡象結構在一組盤出現問題時,可以使用鏡象,提高系統的容錯能力。它比較容易設計和實現。每讀一次盤只能讀出一塊數據,也就是說數據塊傳送速率與單獨的盤的讀取速率相同。因為RAID1的校驗十分完備,因此對系統的處理能力有很大的影響,通常的RAID功能由軟體實現,而這樣的實現方法在伺服器負載比較重的時候會大大影響伺服器效率。當您的系統需要極高的可靠性時,如進行數據統計,那麼使用RAID1比較合適。而且RAID1技術支持「熱替換」,即不斷電的情況下對故障磁碟進行更換,更換完畢只要從鏡像盤上恢復數據即可。當主硬碟損壞時,鏡像硬碟就可以代替主硬碟工作。鏡像硬碟相當於一個備份盤,可想而知,這種硬碟模式的安全性是非常高的,但帶來的後果是硬碟容量利用率很低,只有50%,是所有RAID級別中最低的。
RAID2:帶海明碼校驗
從概念上講,RAID
2
同RAID
3類似,
兩者都是將數據條塊化分布於不同的硬碟上,
條塊單位為位或位元組。然而RAID
2
使用一定的編碼技術來提供錯誤檢查及恢復。這種編碼技術需要多個磁碟存放檢查及恢復信息,使得RAID
2技術實施更復雜。因此,在商業環境中很少使用。下圖左邊的各個磁碟上是數據的各個位,由一個數據不同的位運算得到的海明校驗碼可以保存另一組磁碟上,具體情況請見下圖。由於海明碼的特點,它可以在數據發生錯誤的情況下將錯誤校正,以保證輸出的正確。它的數據傳送速率相當高,如果希望達到比較理想的速度,那最好提高保存校驗碼ECC碼的硬碟,對於控制器的設計來說,它又比RAID3,4或5要簡單。沒有免費的午餐,這里也一樣,要利用海明碼,必須要付出數據冗餘的代價。輸出數據的速率與驅動器組中速度最慢的相等。
RAID3:帶奇偶校驗碼的並行傳送
這種校驗碼與RAID2不同,只能查錯不能糾錯。它訪問數據時一次處理一個帶區,這樣可以提高讀取和寫入速度。校驗碼在寫入數據時產生並保存在另一個磁碟上。需要實現時用戶必須要有三個以上的驅動器,寫入速率與讀出速率都很高,因為校驗位比較少,因此計算時間相對而言比較少。用軟體實現RAID控制將是十分困難的,控制器的實現也不是很容易。它主要用於圖形(包括動畫)等要求吞吐率比較高的場合。不同於RAID
2,RAID
3使用單塊磁碟存放奇偶校驗信息。如果一塊磁碟失效,奇偶盤及其他數據盤可以重新產生數據。
如果奇偶盤失效,則不影響數據使用。RAID
3對於大量的連續數據可提供很好的傳輸率,但對於隨機數據,奇偶盤會成為寫操作的瓶頸。
RAID4:帶奇偶校驗碼的獨立磁碟結構
RAID4和RAID3很象,不同的是,它對數據的訪問是按數據塊進行的,也就是按磁碟進行的,每次是一個盤。在圖上可以這么看,RAID3是一次一橫條,而RAID4一次一豎條。它的特點的RAID3也挺象,不過在失敗恢復時,它的難度可要比RAID3大得多了,控制器的設計難度也要大許多,而且訪問數據的效率不怎麼好。
RAID5:分布式奇偶校驗的獨立磁碟結構
從它的示意圖上可以看到,它的奇偶校驗碼存在於所有磁碟上,其中的p0代表第0帶區的奇偶校驗值,其它的意思也相同。RAID5的讀出效率很高,寫入效率一般,塊式的集體訪問效率不錯。因為奇偶校驗碼在不同的磁碟上,所以提高了可靠性。但是它對數據傳輸的並行性解決不好,而且控制器的設計也相當困難。RAID
3
與RAID
5相比,重要的區別在於RAID
3每進行一次數據傳輸,需涉及到所有的陣列盤。而對於RAID
5來說,大部分數據傳輸只對一塊磁碟操作,可進行並行操作。在RAID
5中有「寫損失」,即每一次寫操作,將產生四個實際的讀/寫操作,其中兩次讀舊的數據及奇偶信息,兩次寫新的數據及奇偶信息。
RAID6:帶有兩種分布存儲的奇偶校驗碼的獨立磁碟結構
名字很長,但是如果看到圖,大家立刻會明白是為什麼,請注意p0代表第0帶區的奇偶校驗值,而pA代表數據塊A的奇偶校驗值。它是對RAID5的擴展,主要是用於要求數據絕對不能出錯的場合。當然了,由於引入了第二種奇偶校驗值,所以需要N+2個磁碟,同時對控制器的設計變得十分復雜,寫入速度也不好,用於計算奇偶校驗值和驗證數據正確性所花費的時間比較多,造成了不必須的負載。我想除了軍隊沒有人用得起這種東西。
RAID7:優化的高速數據傳送磁碟結構
RAID7所有的I/O傳送均是同步進行的,可以分別控制,這樣提高了系統的並行性,提高系統訪問數據的速度;每個磁碟都帶有高速緩沖存儲器,實時操作系統可以使用任何實時操作晶元,達到不同實時系統的需要。允許使用SNMP協議進行管理和監視,可以對校驗區指定獨立的傳送信道以提高效率。可以連接多台主機,因為加入高速緩沖存儲器,當多用戶訪問系統時,訪問時間幾乎接近於0。由於採用並行結構,因此數據訪問效率大大提高。需要注意的是它引入了一個高速緩沖存儲器,這有利有弊,因為一旦系統斷電,在高速緩沖存儲器內的數據就會全部丟失,因此需要和UPS一起工作。當然了,這么快的東西,價格也非常昂貴。
RAID10:高可靠性與高效磁碟結構
這種結構無非是一個帶區結構加一個鏡象結構,因為兩種結構各有優缺點,因此可以相互補充,達到既高效又高速還可以的目的。大家可以結合兩種結構的優點和缺點來理解這種新結構。這種新結構的價格高,可擴充性不好。主要用於容易不大,但要求速度和差錯控制的資料庫中。
RAID53:高效數據傳送磁碟結構
越到後面的結構就是對前面結構的一種重復和再利用,這種結構就是RAID3和帶區結構的統一,因此它速度比較快,也有容錯功能。但價格十分高,不易於實現。這是因為所有的數據必須經過帶區和按位存儲兩種方法,在考慮到效率的情況下,要求這些磁碟同步真是不容易。
RAID0+1:
把RAID0和RAID1技術結合起來,即RAID0+1。數據除分布在多個盤上外,每個盤都有其物理鏡像盤,提供全冗餘能力,允許一個以下磁碟故障,而不影響數據可用性,並具有快速讀/寫能力。要求至少4個硬碟才能作成RAID0+1。
JBOD模式
JBOD通常又稱為Span。它是在邏輯上將幾個物理磁碟一個接一個連起來,
組成一個大的邏輯磁碟。JBOD不提供容錯,該陣列的容量等於組成Span的所有磁碟的容量的總和。JBOD嚴格意義上說,不屬於RAID的范圍。不過現在很多IDE
RAID控制晶元都帶著種模式,JBOD就是簡單的硬碟容量疊加,但系統處理時並沒有採用並行的方式,寫入數據的時候就是先寫的一塊硬碟,寫滿了再寫第二塊硬碟……
面向個人用戶的IDE-RAID晶元一般只提供了RAID
0、RAID
1和RAID
0+1(RAID
10)等RAID規范的支持,雖然它們在技術上無法與商用系統相提並論,但是對普通用戶來說其提供的速度提升和安全保證已經足夠了。隨著硬碟介面傳輸率的不斷提高,IDE-RAID晶元也不斷地更新換代,晶元市場上的主流晶元已經全部支持ATA
100標准,而HighPoint公司新推出的HPT
372晶元和Promise最新的PDC20276晶元,甚至已經可以支持ATA
133標準的IDE硬碟。在主板廠商競爭加劇、個人電腦用戶要求逐漸提高的今天,在主板上板載RAID晶元的廠商已經不在少數,用戶完全可以不用購置
RAID卡,直接組建自己的磁碟陣列,感受磁碟狂飆的速度。

熱點內容
如何申請驗證賬號和密碼 發布:2025-07-20 03:10:16 瀏覽:853
密碼怎麼治 發布:2025-07-20 03:08:01 瀏覽:632
怎麼取消windows10密碼登陸 發布:2025-07-20 02:58:41 瀏覽:946
絕地求生裡面的伺服器怎麼修改 發布:2025-07-20 02:57:13 瀏覽:4
編譯局副局長 發布:2025-07-20 02:57:13 瀏覽:174
linux系統漏洞 發布:2025-07-20 02:48:51 瀏覽:135
求圓周率的演算法 發布:2025-07-20 02:31:46 瀏覽:125
南京壓縮機維修 發布:2025-07-20 02:31:45 瀏覽:71
編譯pve內核 發布:2025-07-20 02:30:10 瀏覽:305
linux計算機 發布:2025-07-20 02:29:30 瀏覽: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