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存儲器又
『壹』 外存是什麼
電腦內存由於技術和價格上的原因,容量有限,不可能容納所有的軟體,因此計算機系統都要配置外存諸器。外存儲器又稱為輔助存儲器,它的容量一般都比較大,而且大部分可以移動,便於不同計算機之間交換信息。外存用來存儲程序、數據以及各種軟體資源。CPU不能像訪問內存那樣直接訪問外存,必須通過內存才能與外存進行信息交換。在微機上,常用的外存有磁碟、光碟、磁帶,磁碟又可以分為軟磁碟和硬磁碟。
軟磁碟是一塊圓形的薄膜軟片,雙面各塗一層磁性材料。目前微機上常用的軟盤按尺寸劃分為5.25英寸盤和3.5英寸盤。3.5英寸與5.25英寸的大小不同、格式不同、盤套材料也不同,但原理是一樣的。軟盤的每一麵包含許多同心圓,稱為磁軌。磁軌由外向里順序編號,最外面的為0磁軌,最裡面的為末磁軌。為了記錄信息的方便,把每一個磁軌又分成幾個區段,稱為扇區。磁碟讀寫時,以扇區為基本單位,每個扇區存放同樣數量的信息。在使用新軟盤的時候,一般要對軟盤進行「格式化」處理,在格式化時,系統會自動將磁碟劃分出磁軌和扇區,同時還要存入一些必要的初始化信息。經過格式化後的軟盤才能用來存儲信息。如果格式化一張已存儲信息的磁碟,其中的信息將全部「丟失」。
硬磁碟是由若干金屬碟片組裝在一起的。硬碟的存儲格式與軟盤類似,但硬碟使用壽命長、存儲容量大、存取速度快。硬碟在第一次使用時,也必須首先進行格式化。
光碟的存儲介質不同於磁碟,屬於另一類存儲器。光碟存儲器由光碟和光碟驅動器組成。按工作方式不同,光碟分為三大類:只讀光碟、一次寫入型光碟和可擦寫光碟。光碟存儲器是近年來飛速發展的大容量信息存儲設備,尤其是多媒體技術的發展,光碟機已成為微機的基本配置。
『貳』 外部存儲器也叫主存儲器簡稱內存是否正確
不對。
內存儲器簡稱為內存,一般又稱為主存儲器或主存。輔助存儲器又稱外存儲器(簡稱外存)。
內存儲器最突出的特點是存取速度快,但是容量小、價格貴。外存儲器的特點是容量大、價格低,但是存取速度慢。內存儲器用於存放那些立即要用的程序和數據。外存儲器用於存放暫時不用的程序和數據。內存儲器和外存儲器之間常常頻繁地交換信息。
『叄』 計算機的存儲器有哪兩種
電腦中的存儲器大致可劃分為兩大類:一類是主存,即內存;一類是輔存,即外存。
二者的重要區別之一,就在於他們與CPU之間的物理連接方法不同。與CPU地址線直接相連的存儲器就是內存,而通過介面與CPU間接相連的存儲器就是外存。連接方式的不同,直接導致了二者與CPU之間通信方法的不同。
電腦中的存儲器是用來存儲計算機信息的。存儲器是電腦系統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之一。
(3)外存儲器又擴展閱讀:
電腦存儲器特點:
1、內存(主存)。內存又分為隨機讀寫存儲器(RAM)和只讀存儲器(ROM)。前者主要用於大容量內存儲器和調整緩沖存儲器;後者用於存放專用的固定程序。
2、外存(輔存)。外存包括磁碟、磁帶、光碟和U盤等,特點是容量大、價格低,但存取速度較低。磁碟是最常用的外存,一般分為軟磁碟和硬磁碟兩類。
硬碟屬於外部存儲器,機械硬碟由金屬磁片製成,而磁片有記憶功能,所以儲到磁片上的數據,不論在開機,還是關機,都不會丟失。
硬碟容量很大,已達TB級,尺寸有3.5、2.5、1.8、1.0英寸等,介面有IDE、SATA、SCSI等,SATA最普遍。移動硬碟是以硬碟為存儲介質,強調便攜性的存儲產品。
市場上絕大多數的移動硬碟都是以標准硬碟為基礎的,而只有很少部分的是以微型硬碟(1.8英寸硬碟等)為基礎,但價格因素決定著主流移動硬碟還是以標准筆記本硬碟為基礎。
『肆』 外存儲器又稱為輔助存儲器
外存儲器也稱為輔助存儲器,常用的輔助存儲器有軟盤存儲器、硬碟存儲器、光碟存儲器、優盤存儲器和移動硬碟等。
『伍』 什麼是外存儲器
外存儲器是相對與內存儲器而言的,就是除了內存,硬碟以外的計算機存儲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