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筋配置是怎麼配置
1. 怎麼配置鋼筋
這是一條順牆,兩端以牆為支座的框架梁。
集中標註:KL17(1),300×550——17#框架梁、共1跨,截面寬300、截面高550mm;
Φ8@100/200(2)——箍筋直徑8mm,間距200mm,加密區間距100mm,兩肢箍;
2Φ18;5Φ18 2/3——上部通長筋2根直徑18mm;底筋5根,直徑18作兩排,上排2底排3根;
N4Φ12——抗扭側筋(腰筋)兩側各2,共4根直徑12mm,沿高均勻布置。
原位標註:6Φ18 4/2——左、右支座上部都是6根直徑18作兩排,頂排4,下排2根;
所有鋼筋等級都是HRB400級的。
平法規定原位標注優先。本題很簡單,原位標注已包含了集中標注的通長筋2Φ18.(就是那兩根角筋)
2. 鋼筋混凝土梁的配筋怎麼配
梁中一般配製下面幾種鋼筋:縱向受力鋼筋、箍筋、彎起鋼筋、架立鋼筋、縱向構造鋼筋。x0dx0a1.縱向受力鋼筋x0dx0a縱向受力鋼筋的數量一般不得少於兩根(當梁寬小於100mm時,可為一根)。當混凝土強度等級大於或等於C25時,保護層厚度為25mm。x0dx0a2.箍筋x0dx0a箍筋主要是承擔剪力的,直徑不小於6mm,箍筋直徑尚應不小於d/4(d為縱向受壓鋼筋的最大直徑)。x0dx0a3.彎起鋼筋x0dx0a彎起鋼筋與梁軸線的夾角(稱彎起角)一般是45°;當梁高h>800mm時,彎起角為60°。x0dx0a4.架立鋼筋x0dx0a架立鋼筋設置在梁的受壓區並平行縱向受拉鋼筋,承擔因混凝土收縮和溫度變化產生的應力。x0dx0a5.縱向構造鋼筋x0dx0a當梁較高(hw≥450mm)時,為了防止混凝土收縮和溫度變形而產生豎向裂縫,同時加強鋼筋骨架的剛度,在梁的兩側沿梁高每隔200mm處各設一根直徑不小於10mm的腰筋,兩根腰筋之間用φ6或φ8的拉筋連系,拉筋間距一般為箍筋的2倍。
3. 請教下一根梁按構造配筋要怎麼配置需要注意哪些地方
1.截面尺寸
矩形截面梁的高度比h/b一般取2.3.5;T形截面梁的高寬比h/b一般取2.4.0(此外b為梁肋寬).為了統一模板尺寸便於施工,梁的截面寬度通常取為b=120mm、150mm、180mm、200mm、220mm、250mm、300mm、350mm等尺寸;梁的截面高度通常取為h=250mm、300mm、350mm,750mm、800mm、900mm、1000mm等尺寸.
2.縱向受力鋼筋梁中常用的縱向受力鋼筋直徑為10mm~28mm當梁高h≥300mm,不應小於10mm根數不少於兩根,分別布置在截面上、下側的角部以便與箍筋綁扎形成骨架.梁內受力鋼筋的直徑宜盡可能相同.當採用兩種不同直徑的鋼筋時,則鋼筋直徑至少宜相差2mm,以便在施工中能用肉眼識別.
3.縱向構造鋼筋對於單筋截面梁,在梁的受壓區還要布置架立筋,架立筋一般為兩根,分別放在截面受壓區的角部.架立筋的作用主要是固定箍筋並與截面受拉區的受力縱筋組成鋼筋骨架.
架立筋的直徑與梁的跨度l有關.當梁的跨度l<4m時,架立鋼筋直徑不宜小於8mm;當梁的跨度l=4m~6m時,不宜小於10mm;當梁的跨度l>6m時,不宜小於12mm.如果在截面受壓區也配置了受力鋼筋則沒有必要單獨再設置架立筋.
當梁的腹板高度hw>450mm時,在梁的兩側面沿高度應設置的縱向構造鋼筋,每側縱向構造鋼筋(不包括樑上、下部受力鋼筋及架立鋼筋)的截面面積不應小於腹板截面面積bhw的0.1%,且其間距不宜大於200mm.
4. 怎樣配備鋼筋
有原位標注的部位,應按原位標注的內容配置;沒有原位標注的其它部位應按集中標注配置;
有原位標注的部位,原位標注沒有標出的其它鋼筋,應按集中標注配置;注意這個其它,例如原位標注只標了縱向鋼筋(包括了上部通長筋),則該處所有縱向鋼筋按原位標注,而箍筋、腰筋應按集中標注配置。
這就是101圖集上說的「原位標注優先」。若還不明白,再追問。
圖片簡單,原位標注只在支座上部,支座支座上部縱筋總共6Φ18分兩排,頂排4下排2. 箍筋、腰筋應按集中標注配置。
5. 水工建築物中鋼筋配筋怎麼配
你好!
受力鋼筋的配置法是:通過內力計算,計算出拉應力,然後配置鋼筋強度大於等於拉應力.
構造筋按照構造要求配置.
僅代表個人觀點,不喜勿噴,謝謝。
6. 構造鋼筋怎麼配
構造鋼筋是鋼筋混凝土結構中按照構造需要設置的鋼筋。
相對於受力鋼筋而言,構造鋼筋不承受主要的作用力,只起維護、拉結、分布作用。
構造鋼筋的類型有:分布筋,構造腰筋,架立鋼筋,與主梁垂直的鋼筋,與承重牆垂直的鋼筋,板角的附加鋼筋。
(6)鋼筋配置是怎麼配置擴展閱讀
1、鋼筋的力學性能應符合規定:HRB335,公稱直徑6-25mm,335Mpa。
2、鋼筋在最大力下的總伸長率δgt不小於2.5%。供方如能保證,可不作檢驗。
3、根據需方要求,可供應滿足下列條件的鋼筋:
a、鋼筋實測抗拉強度與實測屈服點之比不小於1.25;
b、鋼筋實測屈服點與上表規定的最小屈服點之比不大於1.30。
由於鋼筋常常需彎曲成型以後使用,已經產生了塑性變形,如果材性變脆,結構就不能承受使鋼筋再產生塑性變形的外加荷載(如地震),所以國內外都將反彎試驗作為一項重要技術要求列入鋼筋標准,同時對鋼的氮含量予以限制(不超過0.012%)。
7. 雙層雙向鋼筋是怎樣配置的
在布置雙層雙向鋼筋時,板底部的短方向鋼筋應該放在下部,長向的放在上面;對於面層鋼筋,短方向鋼筋應該放在最上面,長向鋼筋在短向鋼筋的下面。一般設置了雙層雙向鋼筋就可以不設置板負筋。
板雙層雙向鋼筋的作用:
1、麵筋抗壓(其實據悉分析也抗拉)。
2、底筋抗拉。二者組合形成整體包裹;二三級鋼筋對於底筋和麵筋來講,麵筋規范要求雙向兩端必須向下彎折(其長度板厚-2保護層也稱之為彎折錨固)。底部鋼筋雙向兩端屬於直錨固(與支座寬度關系)。
雙層雙向,雙層雙向總共是兩層鋼筋網。現澆板鋼筋,這就是雙向。雙層,就是由於板有一定厚度,就用板頂一層鋼筋,板底一層鋼筋,這就是雙層。
雙向,就是底筋、麵筋的縱橫方向配筋,即在底板、面板的X和Y兩個方向來布置鋼筋,每層鋼筋在縱橫兩個方向上都有雙方進行比較安全的活動。
(7)鋼筋配置是怎麼配置擴展閱讀:
使用雙層雙向鋼筋原因:
配置雙層雙向鋼筋是國際上通行的做法,能有效確保板的施工質量,減少板的裂縫和滲漏,從建築的生命周期看也是節約成本,由於板的通病而造成居高不下的維修成本反而是一種浪費,並且底筋加負筋的形式質量難以控制,負筋形同虛設,表面上是節省造價實際上浪費。
板筋配置應該引起設計的注意,必須充分考慮施工實際,特別是後續工序對鋼筋的踩踏破壞,板筋必須有足夠的剛性而不僅僅滿足承載力要求。並且要考慮到國內施工企業的技術力量和普遍存在的偷工減料現象,不能為了限額設計而把板筋設計得過小。
由於普遍採用商品砼,為了便於澆搗,增加砼的流動性,商品砼石子細,增加粉煤灰,水灰比高,減弱了砼的抗剪強度,澆搗後的板砼上面有1~2CM二無骨料砼,減少了板有效高度,容易產生上下貫穿裂縫。
8. 設計鋼筋的基礎配置是怎樣的
基礎構件是連接上部結構並把上部構件的豎向荷載傳遞給地基的構件。因此,基礎構件的設計安全和工程造價尤為重要。基礎構件的形式主要有:
(1)柱下獨立基礎;
(2)條形基礎;
(3)端承樁基礎;
(4)群樁基礎;
(5)片筏基礎;
(6)箱型基礎。
1.柱下獨立基礎
柱下獨立基礎是一種淺基礎,一般在地基承載力較小的情況下使用。對結構的每一根柱子設置一個基礎,所以也稱柱下獨立基礎。獨立基礎的設計鋼筋與鋼筋配置如圖
獨立基礎的設計鋼筋與鋼筋配置
獨立基礎設計時,為抵抗柱子的軸向壓力和柱的根部的側向沖擊力,基礎設計成杯形或階梯形,階梯的分布尺寸應小於基礎的45線的外邊尺寸。獨立基礎施工前和施工後的圖形如圖
柱下獨立基礎的鋼筋分布和施工完成圖
為了施工單位能准確地施工,柱下獨立基礎的圖紙表達由基礎平面布置圖和基礎大樣圖構成。基礎平面布置圖表達柱下獨立基礎建築平面的准確位置;基礎大樣圖表達基礎的鋼筋型號、鋼筋用量和基礎的構造要求。柱下獨立基礎設計的施工圖如圖
柱下獨立基礎設計的施工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