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發力雲存儲
『壹』 風雲閩商 - 一年進賬34.46億,靠賣數據線的這個福建老鄉要IPO了
你可能想不到,靠著一根數據線起家也能IPO。
近日,綠聯 科技 向深交所遞交招股書,擬在創業板IPO,並計劃募資15.04億元。就在遞表前夕,綠聯 科技 兩度引入外部資本,其中高瓴資本連投兩輪,共出手5.5億元。
此次沖擊創業板,不知其能否在3C消費電子市場的海洋游出新的浪花?綠聯 科技 身後,站著一位80後——張清森。
張清森1983年出生於福建,2007年他大學畢業來到深圳,進入一家港資企業從事外貿業務。2009年7月,26歲的張清森離職,踏上了創業之路。綠聯也正是2年後,於張清森的創業之路中誕生。
綠聯 科技 是一家 科技 消費電子知名品牌企業,年營收34.46億。主要從事3C消費電子產品的研發、設計、生產及銷售,致力於為用戶提供全方位數碼解決方案,產品主要涵蓋傳輸類、音視頻類、充電類、移動周邊類、存儲類五大系列。
01
一個福建人25萬啟動金
干出一家上市公司
綠聯 科技 的故事,開始於25萬元的創業資金。26歲的張清森從公司離職,有著福建人天生的生意直覺的他,拿著手頭積攢的25萬元,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
創立「綠聯/Ugreen」品牌之前,張清森主要是做外貿OEM代工,做貼牌,以數據線起步。在當時,這樣的代工廠在深圳有多少,誰也數不清楚。張清森就是在這樣的激烈競爭的環境中堅持了下來。
如果不出什麼意外,張清森應該會持續在OEM代工廠這條路上走下去,但就是一次突如其來的「降價事件」,讓張清森下定決心進行轉型。
2010年7月,張清森正常為國外客戶備好貨,卻收到客戶要求降價的通知,原因是競爭對手在用低成本的產品做惡意競爭,貨已經做好,一旦訂單取消,便意味著所有的貨品都積壓在倉庫,賣不出去,無奈之下張清森只能接受降價。
事實上,張清森的這種現象在當時的外貿環境下很常見,國外品牌主導,國內代工廠在定價方面基本沒有話語權。另外,國內代工行業還存在一種普遍現象:很多產品都是「公模」,導致不同品牌商的產品同質化十分嚴重,除了LOGO不一樣,其它就找不出不同的地方了。
品牌化、差異化在張清森看來是更好的出路。
2011年7月,張清森建立了包括自己在內的3人品牌小分隊,並啟動了綠聯數碼天貓店,開始發力電商平台。客服、運營、倉庫……幾乎電商全流程的崗位張清森都干過一遍。
當時,天貓電商還處於野蠻生長階段,大部分天貓品牌店鋪都不是正規公司在運作,帶給用戶的體驗極差,發現了這一點,張清森將策略調整為「用五星級酒店的實力去開沙縣小吃」,以高清線為切入後,迅速擴張到數據線的大部分品類,短短三年時間,綠聯就在天貓上獲得巨大成功。
2014年,張清森又把目光投向海外,陸續進軍亞馬遜、速賣通等海外電商平台,開始全球化擴張。
2015年,綠聯 科技 的營收突破2億,這一數字在6年後的2021年變成了34.38億,翻了17倍有餘。
經過10年的深耕,產品已經從最初的自研數據線拓展到涵蓋了移動辦公、居家生活、戶外出行、車載空間等應用場景的設備配件。
回顧創業歷程,張清森曾總結道:「從公司成立的第一天開始,就像人的生命最後註定死亡一樣,註定了你的公司是走向倒閉的,所以要時刻保持危機意識!」 好在,綠聯 科技 堅持了下來,迎來了一家公司的「成人禮」,張清森,也迎來屬於自己的第一個IPO。
02
一年進賬34.46億 高瓴也來湊熱鬧
身處消費電子領域,綠聯對研發投入也十分重視。
截至2021年底,公司擁有研發技術人員565人,占總人數的比例達到22.57%,目前已形成高強度導線成型、毫米波音視頻傳輸、智能倍壓控制、智能終端管理系統、嵌入式私有雲存儲系統等諸多核心技術。
截至上市前,公司及其子公司擁有境內專利 698 項,境外專利 506 項。雖然在境內專利中發明專利僅11項,根據「發明 實用新型 外觀」的專利質量評估標准,專利含金量似乎略顯不足,但對於 科技 含量相對較低的數碼配件來說也足夠了。
一根數據線、一些3C數碼配件,撐起了綠聯的IPO。
招股書顯示,綠聯 科技 是一家 科技 消費電子知名品牌企業,主要從事3C消費電子產品的研發、設計、生產及銷售,致力於為用戶提供全方位數碼解決方案。
目前,綠聯 科技 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商業模式,實現了在歐美、東亞、中東等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銷售,覆蓋天貓、京東、亞馬遜、速賣通、Shopee等國內外主流電商平台,主要產品在主流平台榜單中均排名領先。
從招股書中能夠看到,2019年、2020年、2021年,綠聯 科技 營業收入分別約為20.45億元、27.38億元、34.46億元,對應毛利率為35.71%、38.10%、37.21%。扣非後凈利潤分別為2.2億元、2.87億元、2.76億元。其中,綠聯境內和境外市場的營收佔比約各佔一半。
盡管綠聯營業收入年均復合增速達29.80%,但在凈利潤增長方面綠聯卻不盡如人意。2020年度及2021年度,公司營業收入同比增長分別為33.85%與25.88%,凈利潤同比增長34.60%與-0.37%。
根據招股書信息披露可知,2021年,綠聯 科技 的外協成品和主要原材料的采購成本基本都面臨15%以上的價格漲幅,個別項目成本更是超過50%。而在下游市場,綠聯產品銷售價格漲幅平均值僅為2.19%,而這無疑是綠聯利潤不增反減的重要原因。
2021年5月,創始人張清森、聯合創始人陳俊靈將原有的3.7028%股份、1.8528%股份分別作價2億元、1億元轉讓給高瓴資本,這一輪估值達到了54億元。
高瓴資本出手3億元入股綠聯,隨後又吸引了深圳世橫、遠大方略、堅果核力等機構投資者入股,這也是綠聯僅有的兩次外部投資引入。
IPO上市後,張清森持股為45.27%,陳俊靈持股為17.36%,員工持股平台綠聯咨詢持股為12.82%,高瓴錫恆持股為8.44%,員工持股平台綠聯和順持股為4.22%。高瓴資本為第一大外部股東。
憑借著一根數據線,從過去十年的「不太引入注目」,到如今,變得炙手可熱,乃至上市,綠聯 科技 展示了重度垂直、深耕細分領域的力量。
盡管如此,時至今日綠聯仍在開發新產品、布局新渠道:從智能硬體、穿戴產品、Type C系列、視頻轉換器等新品到能有助於與行業相關客戶建立良好關系的KA渠道……2018年,綠聯在天貓雙十一當日完成了1600萬銷售額,體現出強大的品牌力量。
雖說同屬於消費電子行業,智能手機、電腦、平板、 汽車 消費電子等價值較高的消費電子設備占據了市場份額大片江山,數據線、音頻線等卻只能作為「邊角料」出現。
綠聯以賣數據線的形象進入消費者心中,至今數據線仍是其業務主流。或許,對於3C消費電子而言,綠聯已經用實際行動走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
『貳』 成都華為雲存儲怎麼樣
簡而言之,華為雲電腦是一個移動APP,通過它,你的移動終端就變成了一部隨時隨地可登錄的「電腦」,可以在Windows系統下進行移動辦公、設計編程、游戲開黑等操作,也可以根據自身需求下載安裝Windows系統下的應用。成都華為雲存儲怎麼樣呢?倍領安全網和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11月16-18日,華為位於深圳的雲存儲產品部搬遷至成都,涉及從事研發、測試和資料工作的職工。該部門與在成都的雲存儲銷售、技術支持合並,員工總數達二三千人,共同發力雲計算領域。業內人士指出,此次搬遷主要是資源整合,向每年600億美金的雲存儲市場進軍。10月29日,華為深圳總部動員在深圳的雲存儲職工遷往成都,為公司的雲存儲事業貢獻力量,將成都打造成華為乃至全球的雲存儲研發中心。
華為公司於2009年提出雲存儲概念。2011年以5.3億美元的價格收購華賽之後,正式將雲計算作為公司的重要發展戰略。華為全面接收原華賽的人才隊伍、客戶群以及部分安全技術,雲存儲方面的安全技術實力得以顯著提升。同時,華為還加大對雲計算的投入力度,成立董事會直接投資的IT產品線,組建6000人的團隊集中研發。
今年5月,基於公司的雲計算綜合解決方案,華為發布網盤直鏈產品,讓雲存儲變得真實可用。IT產品線總裁鄭葉來表示,公司將集中關注IT基礎設施和雲數據中心解決方案以及面向行業應用的系列解決方案。雲存儲是雲計算時代的又一次變革,華為一直在雲存儲領域保持領先。如今在成都,合並之後的華為雲存儲業務更加值得期待。
上述就是小編為您提供的關於成都華為雲存儲怎麼樣的解答,希望我的文章會讓您對這個問題有更清楚的了解!要了解更多關於信息安全的相關知識,請您多多關注倍領安全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