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切面
Ⅰ java handlerinterceptor 切面哪個先執行
SpringMVC中的Interceptor攔截器也是相當重要和相當有用的,它的主要作用是攔截用戶的請求並進行相應的處理。比如通過它來進行許可權驗證,或者是來判斷用戶是否登陸,或者是像12306那樣子判斷當前時間是否是購票時間。
那麼 java handlerinterceptor 方法哪個先執行呢?
一、定義Interceptor實現類
SpringMVC中的Interceptor攔截請求是通過HandlerInterceptor來實現的。
在SpringMVC中定義一個Interceptor非常簡單,主要有兩種方式,
第一種方式是要定義的Interceptor類要實現了Spring的HandlerInterceptor介面,或者是這個類繼承實現了HandlerInterceptor介面的類,比如Spring已經提供的實現了HandlerInterceptor介面的抽象類HandlerInterceptorAdapter;
(一)實現HandlerInterceptor介面
HandlerInterceptor介面中定義了三個方法,我們就是通過這三個方法來對用戶的請求進行攔截處理的。
(1)preHandle(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HttpServletResponse response, Object handle) 方法,
顧名思義,該方法將在請求處理之前進行調用。
SpringMVC中的Interceptor是鏈式的調用的,在一個應用中或者說是在一個請求中可以同時存在多個Interceptor。每個Interceptor的調用會依據它的聲明順序依次執行,而且最先執行的都是Interceptor中的preHandle方法,所以可以在這個方法中進行一些前置初始化操作或者是對當前請求的一個預處理,也可以在這個方法中進行一些判斷來決定請求是否要繼續進行下去。該方法的返回值是布爾值Boolean類型的,當它返回為false時,表示請求結束,後續的Interceptor和Controller都不會再執行;當返回值為true時就會繼續調用下一個Interceptor的preHandle方法,如果已經是最後一個Interceptor的時候就會是調用當前請求的Controller方法。
(2)postHandle(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HttpServletResponse response, Object handle, ModelAndView modelAndView) 方法,
由preHandle方法的解釋我們知道這個方法包括後面要說到的afterCompletion方法都只能是在當前所屬的Interceptor的preHandle方法的返回值為true時才能被調用。postHandle方法,顧名思義就是在當前請求進行處理之後,也就是Controller方法調用之後執行,但是它會在DispatcherServlet進行視圖返回渲染之前被調用,所以我們可以在這個方法中對Controller處理之後的ModelAndView對象進行操作。postHandle方法被調用的方向跟preHandle是相反的,也就是說先聲明的Interceptor的postHandle方法反而會後執行,這和Struts2裡面的Interceptor的執行過程有點類型。Struts2裡面的Interceptor的執行過程也是鏈式的,只是在Struts2裡面需要手動調用ActionInvocation的invoke方法來觸發對下一個Interceptor或者是Action的調用,然後每一個Interceptor中在invoke方法調用之前的內容都是按照聲明順序執行的,而invoke方法之後的內容就是反向的。
(3)afterCompletion(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HttpServletResponse response, Object handle, Exception ex)方法,
該方法也是需要當前對應的Interceptor的preHandle方法的返回值為true時才會執行。
顧名思義,該方法將在整個請求結束之後,也就是在DispatcherServlet渲染了對應的視圖之後執行。這個方法的主要作用是用於進行資源清理工作的。
綜上 :preHandle 先執行
Ⅱ Java編程中的AOP和IOC分別是什麼呢,什麼時候用呢
控制反轉(IOC)
(理解好Ioc的關鍵是要明確「誰控制誰,控制什麼,為何是反轉(有反轉就應該有正轉了),哪些方面反轉了」)
1、Ioc—Inversion of Control:即「控制反轉」,不是什麼技術,而是一種設計思想。在Java開發中,Ioc意味著將你設計好的對象交給容器控制,而不是傳統的在你的對象內部直接控制。
2、誰控制誰,控制什麼:傳統Java SE程序設計,我們直接在對象內部通過new進行創建對象,是程序主動去創建依賴對象;而IoC是有專門一個容器來創建這些對象即由Ioc容器來控制對象的創建。
誰控制誰?當然是IoC 容器控制了對象。
控制什麼?那就是主要控制了外部資源獲取(不只是對象包括比如文件等)。
3、為何是反轉,哪些方面反轉了: 有反轉就有正轉,傳統應用程序是由我們自己在對象中主動控制去直接獲取依賴對象,也就是正轉;而反轉則是由容器來幫忙創建及注入依賴對象。
為何是反轉?因為由容器幫我們查找及注入依賴對象,對象只是被動的接受依賴對象,所以是反轉。
哪些方面反轉了?依賴對象的獲取被反轉了。
還是不明白沒事,下面搞個簡單案例來說就懂啦 !!!
例子:當我們在任何一個有實際開發意義的程序項目中,我們會使用很多類來描述他們特有的功能,並且通過類與類之間的相互協作來完成特定的業務邏輯。這個時候,每個類都需要負責管理與自己有交互的類的引用和依賴,代碼將會變的異常難以維護和極高的高耦合。而IOC的出現正是用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通過IOC將這些依賴對象的創建、協調工作交給spring容器去處理,每個對象值需要關注其自身的業務邏輯關系就可以了。在這樣的角度上來看,獲得依賴的對象的方式,進行了反轉,變成了由spring容器控制對象如何獲取外部資源(包括其他對象和文件資料等)。
總的來說:IOC就是通過在Xml配置文件里依賴注入來解決代碼問題。
IOC的注入類型有幾種?主要可以劃分為三種:構造函數注入、屬性注入和介面注入。Spring支持構造函數注入和屬性注入
面向切面(AOP)
(面向切面編程,AOP其實只是OOP的補充而已,AOP基本上是通過代理機制實現的。)
我們管切入到指定類指定方法的代碼片段稱為切面,而切入到哪些類、哪些方法則叫切入點。有了AOP,我們就可以把幾個類共有的代碼,抽取到一個切片中,等到需要時再切入對象中去,從而改變其原有的行為。
我們都知道 Java 是 OOP-面向對象編程的,它有自己的優勢,也有自己的不足。比如說:在我們開發中,都會有一條業務主線(即客戶的需求)。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實現這個主線上的需求。我們在實現這些功能的時候,經常要干一些額外的不可避免的事情,比如事務的管理,日誌的記錄等,就很繁雜且代碼量增多,所以 Spring 提供了另一種角度來思考程序結構,也就是把這一些事情剝離出來,然後適時適地的把它們加入到我們的代碼中,比如說 聲明式事務管理的時候,我們在 service 層檢測到save*、update*這些方法要被調用的時候,我們先進行開啟事務什麼的,這就是AOP,面向編程的思想。
AOP的術語:
1、通知(Advice):就是你想要的功能,也就是上面說的 安全,事物,日誌等。你給先定義好把,然後在想用的地方用一下
2、連接點(JoinPoint):這個更好解釋了,就是spring允許你使用通知的地方,那可真就多了,基本每個方法的前,後(兩者都有也行),或拋出異常時都可以是連接點,spring只支持方法連接點.其他如aspectJ還可以讓你在構造器或屬性注入時都行,不過那不是咱關注的,只要記住,和方法有關的前前後後(拋出異常),都是連接點。
3、切入點(Pointcut):上面說的連接點的基礎上,來定義切入點,你的一個類里,有15個方法,那就有幾十個連接點了對把,但是你並不想在所有方法附近都使用通知(使用叫織入,以後再說),你只想讓其中的幾個,在調用這幾個方法之前,之後或者拋出異常時干點什麼,那麼就用切點來定義這幾個方法,讓切點來篩選連接點,選中那幾個你想要的方法。
4、切面(Aspect):切面是通知和切入點的結合。現在發現了吧,沒連接點什麼事情,連接點就是為了讓你好理解切點,搞出來的,明白這個概念就行了。通知說明了干什麼和什麼時候干(什麼時候通過方法名中的before,after,around等就能知道),而切入點說明了在哪干(指定到底是哪個方法),這就是一個完整的切面定義。
5、引入(introction):允許我們向現有的類添加新方法屬性。這不就是把切面(也就是新方法屬性:通知定義的)用到目標類中嗎
6、目標(target):引入中所提到的目標類,也就是要被通知的對象,也就是真正的業務邏輯,他可以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咱們織入切面。而自己專注於業務本身的邏輯。
7、代理(proxy):怎麼實現整套aop機制的,都是通過代理,這個一會給細說。
8、織入(weaving):把切面應用到目標對象來創建新的代理對象的過程。有3種方式,spring採用的是運行時,為什麼是運行時,後面解釋。
Ⅲ java切點和切面講解,主要是干什麼的,有什麼作用,省代碼高效務必通俗易懂,跪謝
切點和通知構成切面;比如現在你想在所有的save方法前加一些相同代碼,那你的切點就是save前,然後通知就是你所加的代碼,而這兩個整體構成一個切面,當你那天突然覺得這段代碼需要改一下,那你就可以直接改通知內容,結果是開發效率變高,代碼量減少,耦合度降低,你可以參考聲明式事務的配置方式來梳理這部分知識,會快一點
Ⅳ 誰能解釋一下java面向切面編程的思想 以及具體的使用方式
面向切面編程(AOP),就是關注程序運行的過程,切面就是要把方法切開,分別執行前,執行中,執行後(可能更細化)等多個步驟,分別針對這三個階段進行處理。以獲得邏輯過程中各部分之間低耦合性的隔離效果。
具體使用場景:
事務管理:我們在操作資料庫的時候需要在操作前打開事務,結束後提交事務(或回滾事務),按往常的編碼方式,我們會在每個方法前、後都添加一些事務操作的重復的代碼,使得每個類都與事務操作相耦合;而使用了AOP,代碼上看上去就是直接操作的資料庫,而我們通過某種機制,可讓代碼在你不察覺的情況下進行了事務開啟和提交(或回滾),事實上Spring就提供了這種事務機制。
差不多的場景還有日誌的記錄
Ⅳ java切面編程是什麼設計模式
面向切面編程(也叫面向方面):Aspect Oriented Programming(AOP),是目前軟體開發中的一個熱點,也是Spring框架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利用AOP可以對業務邏輯的各個部分進行隔離,從而使得業務邏輯各部分之間的耦合度降低,提高程序的可重用性,同時提高了開發的效率。 AOP是OOP的延續,是(Aspect Oriented Programming)的縮寫,意思是面向切面(方面)編程。
可以通過預編譯方式和運行期動態代理實現在不修改源代碼的情況下給程序動態統一添加功能的一種技術。AOP實際是GoF設計模式的延續,設計模式孜孜不倦追求的是調用者和被調用者之間的解耦,AOP可以說也是這種目標的一種實現。
Ⅵ Java配置切面的幾種方式你都知道嗎
演示5種方式配置文件AOP
1. <bean class="cn.hncu.spring4x.aop.Cat" id="cat"></bean>
<!-- 切點 -->
<bean class="org.springframework.aop.support.JdkRegexpMethodPointcut" id="pointcut">
<property name="pattern" value=".*run.*"></property>
</bean>
<!-- 通知 ,要自己寫-->
<bean class="cn.hncu.spring4x.aop.AroundAdvice" id="advice"></bean>
<!-- 切面=切點+通知 -->
<bean class="org.springframework.aop.support.DefaultPointcutAdvisor" id="advisor">
<property name="advice" ref="advice"></property>
<property name="pointcut" ref="pointcut"></property>
</bean>
<bean class="org.springframework.aop.framework.ProxyFactoryBean" id="catProxide">
<property name="target" ref="cat"></property>
<property name="interceptorNames">
<list>
<value>advisor</value>
</list>
</property>
</bean>
2. <bean class="cn.hncu.spring4x.aop.Cat" id="cat"></bean>
<!-- 切面=切點+通知 (把切點和通知寫成內部bean)-->
<bean class="org.springframework.aop.support.DefaultPointcutAdvisor" id="advisor">
<property name="advice">
<bean class="cn.hncu.spring4x.aop.AroundAdvice"></bean>
</property>
<property name="pointcut">
<bean class="org.springframework.aop.support.JdkRegexpMethodPointcut">
<property name="patterns">
<list>
<value>.*run.*</value>
<value>.*say.*</value>
</list>
</property>
</bean>
</property>
</bean>
<bean class="org.springframework.aop.framework.ProxyFactoryBean" id="catProxide">
<property name="target" ref="cat"></property>
<property name="interceptorNames">
<list>
<value>advisor</value>
</list>
</property>
</bean>
3.<bean class="cn.hncu.spring4x.aop.Cat" id="cat"></bean>
<!--//直接在切面bean中配置「切點的正則表達式」,省去「切點bean」的配置 用到這個類 org.springframework.aop.support.RegexpMethodPointcutAdvisor -->
<bean class="org.springframework.aop.support.RegexpMethodPointcutAdvisor" id="advisor">
<property name="advice">
<bean class="cn.hncu.spring4x.aop.AroundAdvice"></bean>
</property>
<property name="patterns">
<list>
<value>.*run.*</value>
</list>
</property>
</bean>
<bean class="org.springframework.aop.framework.ProxyFactoryBean" id="catProxide">
<property name="target" ref="cat"></property>
<property name="interceptorNames">
<list>
<value>advisor</value>
</list>
</property>
</bean>
4. <bean class="cn.hncu.spring4x.aop.Cat" id="cat"></bean>
<!--//直接在切面bean中配置「切點的正則表達式」,省去「切點bean」的配置 用到這個類 org.springframework.aop.support.RegexpMethodPointcutAdvisor -->
<bean class="org.springframework.aop.support.RegexpMethodPointcutAdvisor" id="advisor">
<property name="advice">
<bean class="cn.hncu.spring4x.aop.AroundAdvice"></bean>
</property>
<property name="patterns">
<list>
<value>.*run.*</value>
</list>
</property>
</bean>
<!-- 自動代理 -->
<bean class="org.springframework.aop.framework.autoproxy."></bean>
5. <bean class="cn.hncu.spring4x.aop.Cat" id="cat"></bean>
<!--//直接在切面bean中配置「切點的正則表達式」,省去「切點bean」的配置 用到這個類 org.springframework.aop.support.RegexpMethodPointcutAdvisor -->
<bean class="org.springframework.aop.support.RegexpMethodPointcutAdvisor" id="advisor">
<property name="advice">
<bean class="cn.hncu.spring4x.aop.AroundAdvice"></bean>
</property>
<property name="patterns">
<list>
<value>.*run.*</value>
</list>
</property>
</bean>
<!-- 自動代理 -->
<bean class="cn.hncu.spring4x.aop.MyAutoProxy"></bean>
Ⅶ java怎麼運用切面編程生成日誌
1.首先創建一個自定義註解攔截Controller類,代碼如下
/**
* 自定義註解 攔截Controller
*/
@Target({ ElementType.PARAMETER, ElementType.METHOD })
@Retention(RetentionPolicy.RUNTIME)
@Documented
public @interface ControllerLog {
String desc() default "";//標示默認列印空
}
2.創建一個列印日誌的切面類,引入切面註解@Aspect,
新建方法代碼如下:
// Controller層切點
@Pointcut("@annotation(org.springframework.web.bind.annotation.RequestMapping)")
public void recordLog() {
}
@Around("recordLog()")
public Object around(ProceedingJoinPoint pjp) throws Throwable {
// ExPatternParser.initLogger();
long start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Object[] args = pjp.getArgs();
String remark = this.(pjp);
Object retVal = null;
try {
retVal = pjp.proceed();
} catch (Throwable e) {
// TODO Auto-generated catch block
logger.error("請求失敗" + e.toString(),e);
remark = remark + "。Exception Cause By " + e.toString();
throw e;
}finally{
long end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long cost = end - start;
//列印訪問日誌
// Controller中所有方法的參數,前兩個分別為:Request,Response
if(args != null && args.length > 0){
Object o = args[0];
if(o instanceof HttpServletRequest){
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 (HttpServletRequest) args[0];
PrintLog.visit(request, cost,remark);
}
}
}
return retVal;
}
/**
* 獲取註解中對方法的描述信息 用於Controller層註解
* @param joinPoint切點
* @return 方法描述
* @throws Exception
*/
public static String (ProceedingJoinPoint joinPoint)
throws Exception {
String targetName = joinPoint.getTarget().getClass().getName();
String methodName = joinPoint.getSignature().getName();
Object[] arguments = joinPoint.getArgs();
Class targetClass = Class.forName(targetName);
Method[] methods = targetClass.getMethods();
String description = "";
for (Method method : methods) {
if (method.getName().equals(methodName)) {
Class[] clazzs = method.getParameterTypes();
if (clazzs.length == arguments.length) {
ControllerLog controllerLog = method.getAnnotation(ControllerLog.class);
if(controllerLog !=null){
description =
controllerLog.desc();
}
break;
}
}
}
return description;
}
3.然後在每個Controller類上加上註解:
@ControllerLog(desc = "要 列印的日誌內容")
Ⅷ 使用java語言,如何對一個類中的靜態方法做切面編程
aop的事務代理機制最重要的放心是確定切入點,面,通知.具體看代碼,下面是在spring中配置的我自己寫的一個異常處理的aop作用類 ,該配置切入面在於在controller包下的所有類的所有註解為aspect的切面類,通知類型為表示在目標方法之前切入,切入點為controller包下的所有類所有方法.至於樓主所說的靜態方法對於事務機制應該沒什麼區別吧,只要用within方法一樣可以的
<!-- 定義共同處理組件 -->
<bean id="loggerBean"
class="org.te.cloudnote.aspect.LoggerBean">
</bean>
<!-- 將loggerBean組件切入到Controller方法上 -->
<aop:config>
<!-- 要切入哪個共同處理組件,ref指定共同組件id值 -->
<aop:aspect ref="loggerBean">
<!-- aop:before表示在目標方法之前切入,
method指定方法名;pointcut指定目標組件 -->
<aop:before method="logController"
pointcut="within(org.te.cloudnote.controller..*)"/>
</aop:aspect>
</aop:config>
之後這個bean所定義的 自定義類的代碼如下 ,希望樓主給個採納,如果問友喜歡,也可以給我個贊哦,摸摸大
package org.te.cloudnote.aspect;
import org.aspectj.lang.annotation.Aspect;
import org.aspectj.lang.annotation.Before;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stereotype.Component;
//封裝共同處理的組件
@Component//掃描,等價於<bean>定義
@Aspect//等價於<aop:aspect ref="">
public class LoggerBean {
//要在Controller.execute開始位置切入
//方法規則:public void 方法名(){...} (前置通知)
@Before("within(org.te.cloudnote.controller..*)")
//等價於<aop:before method="logController" pointcut="">
public void logController(){
System.out.println("進入Controller組件處理");
}
}
Ⅸ java AOP中的切面具體指什麼
比如說我定義兩個函數:begin(){} ;end(){}
然後呢我就建了一個類,類中加了三個成員函數: first(){},second(){},third(){};
如果我給這個三個成員函數加了AOP,只要我調用者三個函數時 調用都會先調用begin(){},調用後都會調用end(){}。
形式如下變成了三個函數:
first(){} ---------> 1.begin(){}; 2.first(){} 3.end(){}
剩下兩個也一樣,類似於Junit測試里的before和after中間夾著你自己的函數。
Ⅹ Java sentinel 切面時機
sentine屬於一個控制流。
由應用程序提供的服務,或由應用程序調用的其它應用提供的服務,甚至可以是一段代碼,在文檔中,都會用資源來描述代碼塊,只要通過 Sentinel API 定義的代碼,就是資源,能夠被 Sentinel 保護起來,大部分情況下,可以使用方法簽名,URL,甚至服務名稱作為資源名來標示資源。
Sentinel 作為一個調配器,可以根據需要把隨機的請求調整成合適的形狀。